让学生走进鲁迅作品——《藤野先生》教学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24 21:56: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00个字。

  让学生走进鲁迅作品——《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课堂理念阐述]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语文阅读是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中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是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教育。通过列举身边的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父母师长,而是自身在社会中生存的必需。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个人可持续成长的基础,是立足于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真正被课业所吸引,这门课业就会引导他前进,而不需要外在的压力和强制。因此,有效的知识学习需要教师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亲自经历、亲自体验、亲自发现、亲自研究的求知时间以及求知空间,一旦学生有了求知兴趣,自主的学习能力就会真正形成。  
  下面我以《藤野先生》一文来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   
  一、预习课设计  
  (一)导入:介绍鲁迅对藤野的思念,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辫子的故事,王晓明《鲁迅传》中第3章《离乡者的凄哀》等资料),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文本,让学生最直接最纯粹的感受文本,引导学生把自己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感受直接标记在空白处,小到对一个词的理解,大到对全篇内容与思想的理解,把自己反复阅读不能理解之处画出来,时间30分钟。  
  (三)每个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质疑之处,最后小组长汇总。  
  二、新授课设计  
  讲授这篇课文的切入点很多,我设计了三个主要问题,由此展开对文章的分析。  
  1、课文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先后写了哪几个地点发生的事情?并据此想想看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2、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东京的?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去了仙台?为何又弃医从文呢?文章中的那些句子也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据此想想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3、请结合文本,谈谈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课堂预习之后,教师提出上述问题,学生以此为家庭作业。语文教学有三难:作文、古文、周树人,这是对先生作品的高度评价,也是对语 文 老师的考验。对 于 先生的作品要舍得花费时间,一般文章预习可能在课上也可能在课下,但是先生的文章必须拿到课堂预习。不仅如此,从第一节预习课到讲授课之间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来广泛的阅读,中间还要穿插着小组讨论,或者课前五分钟的演讲等活动来持续的激发学生对 于 先生作品的喜爱。  
  [课堂实录]  
  第一个问题:课文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先后写了哪几个地点发生的事情?并据此想想看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