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3680字。
《蝉》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理清课文脉络结构,了解蝉的特点习性。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浓浓的情感。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读词语,领会文意,理清脉络结构。
2.了解蝉的习性和特点,提升概括和筛选相关语段的能力。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蝉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或者见过这种昆虫,说说对它的名字、生活习性的了解和认识。
世界著名昆虫学家,法国人法布尔就曾在他的著作《昆虫记》中具体详细地介绍了蝉这种昆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蝉》,去看看蝉具有怎样的习性和特点。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1910年法布尔在《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2.掌握字词
储藏室(chǔ) 金蜣(qiāng) 窠(kē) 隧道(suì) 黏(nián) 穴道(xué)
涂墁(màn) 抵御(yù) 纤弱(xiān) 臃肿(yōng zhǒng) 罅隙(xià)
徘徊(pái huái) 翻转(zhuǎn) 壳(qiào) 蚋(ruì) 无动于衷(zhōng)
孵化(fū) 鳍状物(qí) 轧碎(yà) 跳蚤(zao) 黏土(nián) 喧嚣(xiāo)
伫(zhù)伫立 伫候
贮(zhù)贮藏 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