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31
- 资源简介:
约3560字。
《愚公移山》教案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 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 了解寓言的特点,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养坚毅的品格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
2.理解本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1.正确评价“愚公精神”。
2.理解这则“神话结尾“”的作用。
三、课堂设计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列出解决方法——引出愚公移山
排除困难:自由朗读——提示重点知识,解决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走进文本:愚公的观点——愚公精神
表现手法——愚公精神
神话式结尾——愚公精神
归纳提升:文章内容——现实困难——愚公精神
作业布置:愚公精神的现实体现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开始今天的故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前进的道路上,面前出现了一座非常高、非常大的山,你必须在此经过,周围没有其他的路径可供选择,你会怎么做?这里有三个选项,1.停止前进;2.绕开大山;3.修路通过。如果让大家选择,你会选哪种方法?有的同学可能选绕开大山,有的说当然是修路啊,也有一小部分选择停止前进的。
但是有一个人,他选择了第四种办法,他要——移走这座大山,可能有的同学要说,“他怎么这么愚蠢啊,什么时候才能把大山移走啊?”,那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是真的很愚蠢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
【具体环节】
一、重点字读音检测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课前预习时老师提示过的重点的字词的读音。
2、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检查字词读音。
3、教师强调重难点(PPT展示):
太行(háng) 万仞(rèn) 山北之塞(sè) 吾与汝(rǔ)
魁 父(kuí fǔ)之丘 荷(hè)担者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河曲(qǔ) 亡(wú)以应 厝(cuò)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