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34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作品,理解诗中"初""暖树""乱花"等词的意义,积累优美诗句。
2.反复诵读本诗,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赏析诗歌名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赏析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学生诵读,先学后教,师生共同赏析,课后巩固训练。
教学过程
1.走近作者并介绍此诗背景与题目
(1)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一生共创作了近4000首诗。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2)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此诗是唐穆宗长庆三年或四年(823或824)春天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春意盎然,恰到好处。
(3)题目解说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交代了写作的季节;"春行",春天出游。题目点明了诗人出游的地点、季节。
2.我会朗读。
学诗首先要学朗读,七言律诗可以按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朗读。请选择你喜欢的节奏朗读古诗。
(1)按四三的节奏,读出了诗人急于欣赏美景的期盼。
(2)按二二三的节奏,读出了诗人欣赏美景的过程与赏景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gū shān si běi jiǎ tíng xī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shuǐ miàn chū píng yún jiǎo di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jǐ chù zǎo ying zhēng nuǎn shù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Shuí jiā xin yàn zhuó chūn ní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Luàn huā jiàn yù mí rén yǎn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Qiǎn cǎo cái néng mò mǎ tí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zui ài hú dōng xíng bù zú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lù yáng yīn lǐ bá shā di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教师引领全体同学按不同节奏齐读,读出诗人的心境。提示大家带着想象读,仿佛诗人正在西湖春游中品味美景。
3. 我会译读。
古诗学习的第二步是译读。请大家按下列方法小组合作译诗。
(1)方法。结合注释,连词义而成句意,但不能“拼”词义而成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