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70个字。
《曹刿论战 》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大文豪托尔斯泰有一部名著,它就是《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反对战争,尤其是反对侵略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曹刿论战》所记的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反侵略战争。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曹刿论战》。(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标题是“曹刿论战”,这个标题是否原作标题?请同学们阅读注释①回答这个问题。
生(1):不是,题目是后加的。
师:很好,这个后加(重读)标题是否合适,为什么?请同学们用3分钟读完全文后从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两个方面考虑。
(生读书思考,师巡视。片刻,生举手。)
生(2):这个标题很恰当,它不仅明确地指出了本文的中心人物,也准确地概括了全文的中心事件。
师:非常正确!有哪位同学根据他的回答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这个问题?
生(3):本文叙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胜强齐的全过程。
师:一篇文章的标题之中,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词,这就是“题眼”,请问本文标题的题眼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我们能否根据这个字确认课文的文体?
生(4):课文标题的题眼是“论”字,即“论述”之意。但我们不能由这个“论”字就认为它是一篇议论文,事实上,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师:回答得很好!有哪位同学能够结合叙事文体的特征说说本文是一篇记叙文的理由?
生(5):从记叙的要素看,有时间:十年春;有地点:长勺;有人物:曹刿、庄公;有事件:长勺之战全过程。同时,它有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