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19
- 资源简介:
约4470字。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你能想到谁呢?(生:诸葛亮,板书),(学生可根据搜集的材料介绍诸葛亮)可见诸葛亮不但是一代帅才,他的一篇文章也是千古传诵的佳作,就连陆游都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也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你知道他们称赞的是哪篇名作吗?(板书出师表)
(二)古诗激趣,走近诸葛孔明
老师介绍陆游《书愤》一诗,同学们齐读感受。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请同学介绍“出师一表”指什么,引出诸葛亮的《出师表》。请同学根据搜集资料简介诸葛亮的情况。同学们可能会从诸葛亮的生平经历,智慧故事等方面来介绍。老师高度评价后,由诸葛亮的智慧自然引到他忠心耿耿,以身报国的精神品质上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 、解题(了解文体、背景)
(一)关于“表”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三)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了解背景)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后主刘禅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诵读通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