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曹刿论战》教案
人文与传播学院 0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陶梦 10201024116
教学目的:1、流畅地阅读古文以及熟练地背诵本文;
2、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了解本文精密的结构。
教学重点:1、分析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
2、分析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1、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2、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以及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爱看书吗?(学生回答:爱看)那么谁看过《三国演义》呢?(有学生回答:看过;或者回答:看过电视剧;)(请一位学生回答)那么我想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在《三国演义》中有两场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我想请你说说这两场战役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非常好,我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这样的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的长勺之战,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曹刿论战》(板书)记叙的就是这次战役。
1、结合注解,了解《左传》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出处。《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板书),又名《齐鲁长勺之战》(板书)。《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编,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板书)史书(说明:编年体是一种按照年月日顺序记述史实的体裁)。《左传》记事与一般史学家按事直书不同,经过一番严密的建材和组织,往往写得有声有色,被写《文心雕龙》的刘勰誉为:“记籍之冠冕”(板书:刘勰 《文心雕龙》 “记籍之冠冕”)。
2、理清线索,划分段落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默读的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本文是按设么顺序写的?课文的线索是什么?“曹刿论战”是否贯穿课文始终,分别体现在哪?
在默读的同时板书本课必须掌握的语法重点(括号内的讲解见课文分析,此处仅作板书):
何以战?(介词宾语前置句) 衣食所安(“所”字结构,用来干……的) 牺牲(古今异义,今:为了某种崇高的目的现出自己的生命或财务,古:用于祭祀的牛羊) 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古今异义,今:监狱,古:案件) 可以一战(可:可以,以:凭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再:第二次;三:第三次;“再”和“三”后都省略了“鼓”)
现在大家把课文读了一遍,我想请大家一起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时间)很好,那么根据这个顺序请你们归纳一下三段的段意(请一位学生作答:第一段是战前,第二段时战时,第三段时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