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2210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第三首词,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在登临北固亭时触景生情,由此心生感慨的事情,抒发了词人对朝廷软弱的愤懑和对建功立业、收复山河的殷切渴望。
二、说学情
本阶段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对于诗词情感的领悟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但对借用典故讽喻和化用的手法理解还不到位,以及对诗词深层次意蕴分析、理解诗词主旨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词人感叹历史英雄的用意和词人的爱国之情,以及领悟词人对建功立业、收复河山的殷切期望的主旨,树立爱国意识。
语言运用:掌握词作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思维能力:朗读宋词,把握词句大意,体会本词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审美创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设问、化用等手法的妙处,并体会词人所表达的壮志豪情和感慨之情。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体会化用孙权典故的用意和妙处,并由此领会词人对当朝的讽刺之情,以及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山河的主旨。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辛弃疾其他诗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他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三)写作背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辛弃疾曾被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宋朝军队与金人对垒的地方。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这首词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