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我第一堂英语课上的故事——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 资源简介:
约3040字。
发生在我第一堂英语课上的故事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五团中学 李佳洪
一、背景介绍
新学期以来在我担任的初一(2)班,有一个学生胡某(暂且叫他小胡吧)。他在我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在我介绍新同学的时候,我让每个同学站起来用英语自我介绍一下,该轮到小胡站起来介绍自己时他就直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老师,我不会”。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于是用三年级同学都听得懂的英语和他打招呼,“Hello, I’m Mr. Li .what’s your name?”(我想这个你总应该会吧),但他仍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摆着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并用挑衅的目光望着我。
二、案例分析
1、调查研究
参加了我校本学期开学以来组织的第一次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后,有一个作业就是收集学困生的个案。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寻找解决的方法。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寻找关于学困生个案的资料,我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学困生,做到有的放矢。
于是我采用了观察法、个别谈话法、同伴调查、家访和翻阅历届教师的评价与成绩单,了解到小胡是个挺有“背景”的人。
首先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儿童,父亲在去年就已经病故了,母亲在连队靠给别人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由于他家所在的连队离学校较远,所以小胡上学期间只有住校,这就使本来缺少父爱的他就更加孤独了。但是当小胡周末从学校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到网吧去上网玩游戏,有时候还跑到别的连队去玩,甚至夜不归宿。
其次他还是一个流动儿童,上学七年转了三次,成绩一路下滑。从一年级的“双百”到七年级所有文化课“不及格”,班主任的评语也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变成了“希望改正缺点,好好学习”。
最后小胡还是一个“爱惹祸”的儿童,在上小学六年级期间经常不做家庭作业,一次因为不满老师对他的教育而私自离家出走,经过学校和他父母的全力寻找,三天以后才在离三十五团一百多公里的卡拉发现他的身影。自那以后小胡的“威名”让所有的科任老师都对他敬而远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