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2月自主学习效果评估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5 19:52: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30题,约2142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2月自主学习效果评估高一语文试卷
  2025.2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感受一个民族文化的伟大,往往先是从直观领略其文化创造成果开始,继而才认同其文化观念及其所蕴藏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后者无疑是构成一个民族独特文化身份的内在因素与核心所在。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语境中,人们就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更多共识,也提出了关于传统再生的各种理论设想,以及实践层面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等问题。
  中华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与表征,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意趣构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核心。新时代的文化创造离不开对传统艺术资源与美学基因的选择和提炼,文化创新的过程就是对富有时代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审美精神的辨识、认知过程,也是对文化基因进行提纯和重新编码的过程。因此,继承传统应从文化原点开始,追溯和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本源,选择传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基因作为创新起点。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关键性概念入手,从中捕捉和把握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或许是实现传统之现代转化的基本进路。
  中国古代在文化艺术领域经由长期实践,形成一套独特的美学概念体系,诸如意境、气韵、形神、中道、谐和等。它既是艺术创作的特征描述,更是艺术观念的特质体现,构成了中华古典审美的重要观念元素。在这些艺术概念下形成的审美意趣与风格,在世界艺术殿堂中可谓孤标高致、魅力独具。总体上看,在艺术领域中,西方更多地偏重于具象化、描述式、叙事性的表现,是色彩、画面的视觉冲击与场景讲述,更侧重于诉诸外在感官;而东方中国则偏倚于抽象化、象征式、感悟性的表达,是意境、韵致的营造与境界构筑。意境美是中国山水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的特征。唐中期以来,逐步成熟的文人山水画,在笔墨韵致上更加注重依照主体的想象与意趣进行创作,现实形象退居其次,代之以抽象之形和象征之形,并于其中寄寓主体自身的艺术情怀与境界,由此形成“以形捉神”的独特审美创造方式。这样的艺术表现,通常不以外在直观视觉感受为审美特征,而以整体气氛营造构成独特意境,需深度品味方能捕捉和体悟其微妙神韵。
  虽然中国传统艺术以意境、气韵为主要特征,但也同样有写实一脉传统,彰显出传统艺术既有独特审美基调,又有多样性表达的文化包容特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仇英的《汉宫春晓图》、计盛的《货郎图轴》等,在大空间尺度里进行写实风格的创作,其中所运用的散点透视技法独步世界画坛,成为中华绘画艺术的独特创造。
  中华古典美学不仅融注于社会文化乃至日常的文娱活动中,而且借助器物嵌入日常生活起居乃至生产活动中。器物设计源于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美学趣味、生活品位,提升人们的审美素质,规约着人们的礼仪举止,由此塑造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摘编自李道元《文化原点:传统基因的选择与提炼》)
  材料二:
  艺术设计是中华美学进入日常起居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也是审美基因在造物领域的延伸与扩展,古代造物也因熔铸了独特审美精神而呈现出迷人的东方神韵。园林山水建筑是山水画之笔墨意境立体、现实的呈现;明式家具是书法线形艺术的气韵转换与抽象表达;丝绸图案是经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及其所蕴藏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是我们间接了解该民族伟大的文化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B. 从中国传统观念的关键性概念入手,追溯和聚焦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本源,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C. 唐代形成的“以形捉神”的审美创造方式,把外在直观视觉感受做为审美特征,忽略现实形象,注重营造独特意境。
  D. 器物设计受到审美观念、艺术趣味的深刻影响,包含丰富的美学元素,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人们的审美素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相较中国传统艺术偏倚营造独特意境,需深度品味方能捕捉和体悟其神韵,西方艺术侧重诉诸外在感官,故而体悟理解神韵要容易一些。
  B. 在古代造物中,仅仅依靠独到匠心与精湛技艺的造物,相较于最具有民族性和审美性的中华造物,在精神内涵和美学价值上要逊色几分。
  C. 中华传统造物设计中大朴不雕、简中求繁的美学精神,源于中国绘画素以为绚、以形捉神的美学意趣,与现代主义简约美学有共通之处。
  D. 具有文化创造新境界、大量原创的新经典、持续地阐释与多元地传播,是新时代要形成完整的现代文化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因素。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独特审美意趣”的一项是(   )
  A. 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疏、枝之斜直哉。
  B. 苏子瞻有言,予尝论书,以为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外。
  C. 观画之术,唯逼真而已,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非真即下。
  D. 古人云,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4. 下列选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继承传统是选择传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基因作为创新起点,从文化原点开始,追溯和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本源。
  B. 丝绸图案是经典审美符号或具象或抽象的表征,是中华美学进入日常起居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也是审美基因在造物领域的延伸与扩展。
  C. 当代造物只要有全球视野和科技意识,把握新理念和新科技,就能全面提升富有东方审美意趣与时代特色的造物设计水平。
  D. 任何时代的文化繁荣,都必须拥有一批能传之后世的文化经典,新时代需要创造新传统,推出新经典,让中华美学辉耀寰宇、流芳万载。
  5. 新时代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场?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强调中华文化和美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传承。材料一论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价值及其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性,指出应从文化原点与传统美学精髓出发,实现现代化发展。材料二则关注古典美学在当代的适应和延续,提倡在面向未来的造物设计中融合全球视野和现代科技,同时保持中华美学的独特性与时代精神。整体内容强调文化自信与创新,是新时代文化繁荣的关键。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间接了解”错误。由原文“人们感受一个民族文化的伟大,往往先是从直观领略其文化创造成果开始,继而才认同其文化观念及其所蕴藏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可知,这一途径应是直接途径。
  B.“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错误。由原文“继承传统应从文化原点开始,追溯和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本源”可知,是“继承”但不是“发展”。
  C.“把外在直观视觉感受做为审美特征”错误。由原文“通常不以外在直观视觉感受为审美特征”可知,是“不以”外在直观视觉感受做为审美特征。且“忽略”错误,原文是“现实形象退居其次”。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可是我一点也不累。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汽车停在公路的低处,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