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24-2025学年2023级高一年级3月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6 17:02: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3240字。

  2023级高一年级3月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孔子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因此,他提出“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诗经》中记述了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本;提出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
  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人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学问。儒学有丰富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儒家讲究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修身重在反思自己,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修身的基本精神。儒家要求君子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志向,具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崇尚道德,重视弟子的道德修养,看重礼乐中的仁爱精神,把诗和礼乐作为教育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B.孔子认为,只有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内容潜移默化的教化,才能对人进行道德规劝。
  C.儒家要求君子要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勇担使命,是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D.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礼”不仅在于外在形式,更重在其内核“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强调诗在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把诗置于道德修养的最高层面。
  B.孔子的“诗教”观,奠定了儒家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后来的学者都要认真研究《诗经》,从中汲取思想资源。
  C.儒家主张君主要实行德政,反对暴力强制,并且指出君主要以修身为本,由内圣而外王,完全是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生产。
  D.儒家学者总结出的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大学》中的一句“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B.陈子昂《感遇诗》中的一句“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C.《论语•泰伯》中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D.《论语•宪问》中的一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结构安排上有何异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观古鉴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体现的哪些儒家智慧值得我们传承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庄子的草帽
  陈所巨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