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730字。
河南省开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儒家思想的建立
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个空名。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
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们随机讨论问题,共同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
“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面。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
(一)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
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表人物。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
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两种志业。“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姓”。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体是不能切割的连续体,所以,“忠恕”和“仁”可以并且必须一以贯之。
孟子将孔子的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扩大为相当抽象的哲学。孟子思想的根本,是将人性和天道结合为相呼应的两种永恒的关怀,所以人心必须是善,天心是垂爱人间,也必须是善,天道与人性,个人与天下,都是连续而不能分割的关怀。
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孔门弟子忙忙碌碌地奔走各处游说,希望国君能够采纳他们的建议,利用国家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将世界带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更自在的安乐。人必须自己努力,砥砺修养,坚持以此为基础,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顿自己的亲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安顿族群,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的目标,则是天下太平。
(二) ①
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孔门主旨:不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都着重“善”。四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无非是为了个人或群体能够趋于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基于理性道德,建立了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体系,为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
B.儒家的四门学科都有明确具体的功能,其中“德行”和“政事”最重要,因为二者分别能够让个人或群体趋于完善。
C.在人本性善恶的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有根本分歧,孟子坚持认为“善”是天性,荀子则认为“性善”是培养的结果。
D.作者认为,自然环境是影响思想的重要因素,北方生活艰难,人们重视对抗自然;南方人容易维持生计,更崇尚自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思想不是认知的学问,缺乏抽象的哲学思考,学术研究价值有限,但它却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和政治制度方向。
B.在儒家思想中,“修己”是实现社会和政治目标的前提,只有先整顿好自己,才有可能安顿好亲族,进而实现“安天下”的目标。
C.孟子在杨、墨理论遍行天下的时代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认为人性与天道在“善”方面是共通的,二者相互呼应,不可分割。
D.韩非和李斯的理论和实践,从儒家学说衍生和发展而来,荀子关于国家治理目标和方法的思考对法家主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注重实用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我怎么能像个苦味葫芦一样,只是悬挂在那里而不被人摘去吃呢?)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轻浮。)
C.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做官之后还有余力的就可以去学习;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
D.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4.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第二、三两节各拟一个小标题。(4分)
5.材料中提到,“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间带来一个理想的世界。”请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为例,分别阐释孔子、孟子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核心特点。(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被时间镀亮(节选)
熊红久
博乐县城还没通公共汽车,好不容易搭辆货车,又颠簸了三天,早已肝肠寸断,五官扭曲。一下车母亲就哭了,眼前几排低矮的平房,一条土路上跑着驴车。四周遍布荒漠,与歌曲里的牧歌悠扬、瓜果飘香反差太大。父亲局促地搓着手,愧疚地说:“这里是县城,离咱们要去的兵团连队,还有六十多里呢!”
泪水很快就被粗粝的阳光和硬朗的漠风晒干吹干,母亲知道,自己水秀江南的运命,已被苍茫大漠阻隔了。
母亲也常常谈起她的家乡,一个湘江流过的地方。说外公是个船员,母亲的童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