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毓文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824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孔子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因此,他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诗经》中记述了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本;提出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
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人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学问。儒学有丰富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儒家讲究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修身重在反思自己,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讲“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三达德”;孟子讲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荀子讲“以诚养心,以礼正身”,这些都体现了儒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崇尚道德,重视弟子的道德修养,把学习诗礼乐作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唯一途径,并且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
B.《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通过讲述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对人进行道德规劝,被孔子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
C.儒家要求君子要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勇担使命,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D.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礼”不仅在于外在形式,更重在其内核“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崇尚道德,认为道德修养的第三个层面用音乐完善人性,通过“修己以敬”,从而涵养智仁勇“三达德”,成就理想人格。
B.孔子的“诗教”观,成为后世文学创作重要的思想资源,即使在现代,许多优秀的作家仍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C.儒家学者总结出的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D.儒家主张君主要实行德政,反对暴力强制,并且指出君主要以修身为本,由内圣而外王,仅仅是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生产。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观点的一项是( )
A.《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反对“霸道”,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实施仁政,制民之产。
B.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与人相处要善于推己及人、成己为人,达己达人。
C.《论语•泰伯》中有句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民为“下愚”,“不可使知”。
D.儒家注重“德礼兼治”,即以道德品质培养为重点,且注重精神自律,做到德礼兼治。
4.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围绕儒家思想展开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二谈谈《齐桓晋文之事》在治国理政方面体现出哪些儒家智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涞园寻雨
吴佳骏
①雨不见了。
②我猜想它钻入了涞园,可这园子太空旷了,草丛间,石缝中,竹林里……我找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丝毫线索。我想,莫不是雨走丢了吧,毕竟人间太过复杂,老是让许多东西迷路。我经常听人言及那些走丢的马、羊、狗等,他们走丢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最初那阵子,会有好心人四处找,像我找寻这场雨那样,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