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38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湖南长沙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中国烟花之乡”——长沙浏阳市的沙市镇,穿过乡道上写着“鹤立鸡群冠赤县,源开流远润秧田”对联的三层门楼,便进入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沙市镇秧田村。
勤耕重读是秧田村家家户户盛传的家风。恢复高考至今,该村已走出28位博士、176位硕士研究生和上千名本科生,是湖南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如今,数百年流传下来的“耕读文化”助推了当地乡村的振兴。秧田村通过以文促产,推动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旅行融合发展,打造出“博士村特色研学”品牌,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秧田村将耕读文化创新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修复了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充满农耕文化气息的老建筑。为弘扬“耕读文化”,激励学生读书,秧田村在村里打造了一面两层楼高的“博士墙”,展示村里28位博士的照片和成就。墙上写着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
青砖土瓦、飞檐翘角,一座透着厚重年代感的老房屋紧邻秧田村小学,这是秧田村的农家书屋,延续崇文重教、勤耕重读的习俗,它功不可没。“农家书屋,人气最旺。村里的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在这里看书;农民施肥、养殖遇到问题,也会来书屋查找相关资料。”村民邓加长告诉记者。张秋香老人也经常来书屋学认字,看书读报。“母亲认识4000多个字,经常给子孙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家国情怀。”张秋香的儿子罗碧儒说,“因重知识的家风一代传一代,家中共走出了12名大学生、2名博士。”在秧田村,每家父母都跟子女约定,父母不打牌,孩子不玩手机。邻里之间也不比谁家富裕,就比谁家孩子会读书,父母和孩子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秧田村勤耕苦读、诗礼传家等家风祖训,也成为秧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有元素。该村各家族族谱里相关的风范和规诫,有诸多共同点。比如,“忠君爱国”“身正为范”“耕读不辍”“和睦乡闾”等,都蕴含着“善”与“美”,各家族以此来劝谕族人乡亲。秧田村把家风祖训融入新农村建设,对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沟通、发展和谐关系、净化社会风气、巩固爱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中新网长沙2023年8月3日电)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文明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自立自强、修身立德等思想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耕读文明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大为不同,但这些思想理念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沙市镇秧田村通过修复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老建筑以及打造“博士墙”的方式,传承与创新本村的耕读文化。
B. 秧田村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了读书、看报、查阅资料等便利条件,对延续崇文重教、勤耕重读习俗起到了重要作用。
C. 以村庄为载体的乡村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D. 材料二末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句,意即新时代青年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成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秧田村成为湖南省远近闻名的“博士村”,与传承崇文重教、勤耕重读的优良传统有密切关系。
B. 秧田村通过家族风范和家族规诫来劝谕族人乡亲向“善”向“美”,这对秧田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
C. 新时代,我们传承农耕文化,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不仅应重视学生的读书学习,更应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
D. 材料一介绍了秧田村在传承耕读文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材料二则围绕耕读文明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耕读文化的一项是( )
A.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B.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C.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轼《三槐堂铭》)
D. 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钱澄之《田园杂诗》)
4. 某旅行社欲推出沙市镇“博士村特色研学”亲子活动,请结合材料一列出研学活动的内容。
5. 在新时代,社会不同层面应怎样传承耕读文化?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只有……才能……”说法绝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只是鼓励青年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学知识,选项把“社会实践”变成学习知识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改变了句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区门口的饭店
谢枚琼
我裹了一身风雪,①一闪身进了店子。“喜婆婆”迎上来说,冷哩。她矮矮胖胖的,开口笑的时候,慈眉善目,胖胖的脸上洋溢着喜气。店名“喜婆婆美食店”,人如其名嘛。
一看墙壁上的挂钟,已是晚上八点半了。我拍打着衣上的雪花,道,难得碰上今年这样的一场大雪。“喜婆婆”脸上依然是标志性的笑容可掬,她接过话去:正想要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