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5 16:23: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1529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考试时间:11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2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乐感文化”说,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这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汉民族文化的“文化——心理”结构,或人的心理本体,有一种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中国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内心充满喜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不仅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豁达,而且向我们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精神:乐感文化。这种文化精神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它立足于一个世界(此岸世界)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并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从而培育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
  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由于没有人格神,对人的终极关怀没有各种神灵导引,因此使人们在似乎是合目的、合规律的宇宙自然的总体中储备、汲取力量,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自然美的国度。中国人很注重世俗的幸福,中国文化在庆生、乐生、肯定生命和日常生存中去追寻幸福的本体特征。中国人没有超验理性,因此“乐感文化”体现了以人的现世性为本,而与西方传统强调的“绝对”“超验”精神相对立。
  “乐感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实用理性。我们中国人是最讲实用、最讲实际、最讲实惠的。这种讲实用、讲实际、讲实惠,使中国人具有灵活变通的性格,而不会死板固执。这种权变,在让中国人变得圆融、圆满、可爱之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摘编自郭齐勇《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
  材料二: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伤人乎”之问是孔子的第一反应,可以看出孔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
  1. 下列有关“乐感文化”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乐感文化”说,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本体具有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
  B. “乐感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喜乐生活,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没有痛苦。
  C. “乐感文化”体现以人的现世性为本,不同于强调“绝对”“超验”精神的西方传统。
  D. “乐感文化”强调实用理性,使中国人的性格灵活变通,不死板固执,但也有负面影响。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感文化”精神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乐感文化”培有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罪感文化培育负罪感。
  B. 《论语•乡党》记载马厩失火后,孔子从朝廷回来问及是否伤人的故事,是为了展现孔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C. 对待生死,孔子认为要懂得什么是死,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生;对待祖先和鬼神,孔子强调要持有敬重态度。
  D. 中国“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音乐和艺术参与其中,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立足于现实世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
  B. 朱熹“追远者,祭尽其诚”与孔子“祭如在,一祭神如神在”体现出相似的生命关怀。
  C. 曾子强调“三省吾身”,材料二作者认为这体现了“乐感文化”中“乐群”的生存智慧。
  D. 儒学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我们应相信人自身的力量,以人为本。
  4.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项是(   )
  A.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B.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C. 入则孝,出则弟,瑾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D.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乐感文化”进行阐述。材料一宏观论述其诞生时间、与西方文化差异及实用理性特征。材料二则聚焦《论语》,从“乐生”“乐群”“乐观”“乐感”四方面剖析其内涵。二者相互补充,材料一奠定理论基础,材料二提供经典实例,共同揭示“乐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民族精神塑造的深远影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
  B.“没有痛苦”错误。材料一提到“乐感文化”让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豁达,但并没有说生命中“没有痛苦”,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村子里的老式房屋,是瓦片做的屋顶,新修的那些却自甘堕落,屋顶都由两块铁皮中间夹着一大片泡沫。这是为了省钱,听说也能够隔热,但有个大问题,我不能忍。
  那天晚上我刚抵达这个村子,洗漱完毕正要入睡。就在醒和睡的夹缝里,头顶正上方一声锐响,有物体砸落屋顶,仿佛刺客正从屋顶用轻功逃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