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5 16:19: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15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华夏大地等美誉。“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聿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六)可见华夏之称,含有悠久礼仪与精美服饰等内涵。《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说明服制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悠远多姿的华夏服饰,不仅美观大方,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追求,而且蕴含着浓厚的礼仪内涵,在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华夏服饰的文化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礼仪道德和天人合一等方面。
  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同时,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比如,“六冕”“六服”是古代尊者的服饰,成为贵族的重要标识,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裹黑巾,故被称为“布衣”“黔首”。并且尊贵者的服饰亦有严格的区别,不同级别人员的服饰不同,不可逾制。于是,在朝廷内部形成了以服饰为重要身份标志的官场秩序。
  礼服制度是古代中央集权社会的重要象征。帝王通过等级秩序统治四方,通过礼服展示严格的等级之分。比如,冕服是王公贵胄祭祀时的专有服饰,不同等级的贵族配以不同规格的冕服。在传统社会,礼服制度作为一种礼治之道,得到世人的认可,在社会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礼服服务于礼治,是华夏服饰的重要特色。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礼制作为权力等级划分的途径和形式,在服饰上主要表现为色彩、样式、图案、配饰、材质等有明确区别,不可擅自使用,而且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服制规定。不同场合穿不同服饰,表明了服饰与礼仪的深度融合。尽管在不同朝代礼仪有所不同,服饰也有很大变化,但其内在的关系变化不大,故而可以说服饰是华夏礼仪的重要标志之一。
  华夏“唯德是命”的文化特色在服饰上有鲜明展现。道德包罗在万事之中,服饰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它蕴含的道德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服饰传达着道德情感。不同服饰传达的情感不同,吉服、丧服、祭服分别表达着喜悦、哀思、敬慕之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故而历代帝王特别重视祭服,视祭服为最尊贵的服饰,祭服做工精细而美观,以示对天地、鬼神、祖先等万物的敬畏和崇拜之情。比如,孔子赞美禹具有众多美好品德,其中一项为“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论语•泰伯》),即他平时穿着破烂,而祭祀的冕服很精美,说明他具有恭敬之情。
  冕服作为礼服的代表,是吉礼时所穿。它精美端庄,纹章丰富,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等绣有多种纹章。不同纹章寄寓着不同的内涵和深意。以天子冕服“十二纹章”为例,其玄衣肩部织有日、月、龙;袖部纹有火、华虫、宗彝……由此可见,华夏服饰的设计、纹章的表征充满着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深厚意蕴,表达着人们的崇拜敬畏之情,显示出穿着者谦卑恭敬的态度。
  其次,服饰具有道德规范作用。深衣的这一特色最为显著。它不仅设计典雅美观,而且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内涵和道德教化意蕴。据《礼记•深衣》记载,深衣的裁制方式蕴含多种意义:“袂圆以应规。”圆形的袖口象征圆规,提醒人们要守规矩;方形的交领如矩,用以象征品行方正。深衣“规、矩、绳、权、衡”的设计形制,每一个细节无不是道德的告诫。
  再次,服饰体现道德修养。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德的修养提升,也要注意外在服饰的庄重得体,内外兼修,才是道德水平与素质品位的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悠远多姿的华夏服饰具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华夏之称的由来也与之密切相关,且在儒家文化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华夏服饰的设计充满着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深厚意蕴。因此,作为礼服的代表吉礼时所穿的冕服,精美端庄。
  C. 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着装造型,呈其宽衣型,深受以自然为基础的中国美学乃至服饰美学的影响。
  D. 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家的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不谋而合。
  2. 下列对材料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整体采用总分总论述结构,从礼仪、道德、天人合一三个方面对华夏服饰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B. 材料一,在论述华夏服饰与礼仪的融合时,说明通过服饰可区分尊卑,划分等级,且运用举例论证加以强化,如一般贵族、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裹黑巾,故被称为“布衣”“黔首”。
  C. 材料二论述了中国服饰美学特有的儒道精神,亦即中国传统服饰所渗透的儒道两大思想内核。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充分论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丰富蕴含,突出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有致。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观点一项是(   )
  A. “规者,行举手以为容。”(《礼记•深衣》)用袖口象征圆规,是因为人们行为举止都是通过举手来表示,提醒人们要守规矩,依礼而行。
  B. 玄端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每幅布都是正方形,无章彩纹饰,用玄色,暗合正直端方的道德规范。
  C. 宋代男子常以服饰佩玉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品行,女子佩玉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温和高雅,做到大方得体,端庄淑惠。
  D. 我国传统服饰的行为主体方式是前开型的大襟或对襟款式,前开衣最早源于我国,产生于轩辕黄帝时期。
  4. 华夏文化“唯德是命”,请分析华夏服饰在“德”方面的论证特色。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服饰与“天人合一”,两者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从文化内涵、美学思想等角度系统论述了华夏服饰的独特价值。材料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重点阐释服饰与礼仪制度、道德规范的深度关联,通过具体服饰形制分析其"礼治"功能和道德教化意义;材料二则从儒道互补的视角,探讨服饰美学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揭示传统服饰宽衣造型背后的哲学意蕴。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此,作为礼服的代表……”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第六段“冕服作为礼服的代表,是吉礼时所穿。它精美端庄,纹章丰富”是用来引出“纹章”,“华夏服饰的设计、纹章的表征充满着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深厚意蕴”是介绍纹章的寓意,“因此”前后内容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凌波渡(节选)
  孙频
  入学第一个晚上卧聊,刘立林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年二十九岁。就这一句,其他三个男生便同时住了嘴。他的第二句话是,我考这所大学考了整整十年,每年都考。他说,我十八岁高中毕业就辍学了,家里穷,供不起我上大学,我父母都不让我上学了,因为我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他们催我快些出门打工,给家里减少负担。我十八岁就离开家来到了北京打工,我从十九岁开始考大学,年年考这所大学,一直考到今年才考上。
  第二天早晨,也不知道是几点就被楼下的读英语声吵醒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