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早读材料(40份)
- 资源简介:
共40份。
第一周第一天
请在阅读课文《沁园春•长沙》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1.字音
橘子洲(jú) 百舸(gě) 寥廓(kuò) 携来(xié)
峥嵘(róng)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céng 曾记否 dāng 当年 kàn 看万山红遍
曾 当 看
zēng 曾祖父 dàng 当铺 kān 看护
2.词语
漫江:满江。
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挥斥方遒:奔放,有力。
指点江山:评论天下大事。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3.名句名段
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
4.美文赏析
恰同学少年
——由青年毛泽东有感
青春是美好的,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无不信心百倍、壮怀激烈;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无不展露着生命的蓬勃活力,预示着人生价值的不可限量。 ---题记
青春,无限美丽,因为它代表着风华正茂;怀着对革命领袖的无比崇敬,我认真地查阅了一些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和资料。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风采。
毛泽东,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给自己的父亲留下这样一段话“孩儿立志出乡山,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此时的毛泽东心中已有那份成就一番自己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此时他还不知道在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可是他知道男儿志在四方,他知道他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这已足够,也正是这样一种志向让他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游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赏湘江美景,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记得他去参观岳麓书院时,萧子升感叹书院所出的人才都已经作古,只空留书院的旧址。毛泽东却自信的认为“我们”便会是今日之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也正是这份自信,他才敢不带分文游历湖南,率领学生军智斗北洋军阀,揽下工人夜学的招生任务。
毛泽东,一个从容自若的人。考第一师范的时候,别人都十分紧张。只有他不慌不忙地拉着蔡和森他们去吃臭豆腐。说:“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想
……
第一周第二天
1.字音
携xié 携手 侯 hóu 万户侯 怅chàng惆怅
镌juān镌刻 候 hòu 等候 伥chāng为虎作伥
遏 è 阻遏 苍 cāng 苍茫 沁qìn 沁园春
碣 jié 碣石 沧 cāng沧海桑田 泌 mì 分泌
2.词语
遏止 遏制
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
遏制:是指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如“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义气 意气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如“重义气”。
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
寥廓 辽阔
寥廓:指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
辽阔:指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幅员辽阔”。
3.名句名段
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②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④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⑤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⑦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⑧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北戴河》)
⑨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⑩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4.美文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赏析】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飞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
……
第一周第三天
请在阅读课文《相信未来》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1.字音
灰烬(jìn) 依偎(wēi) 凝露(nínɡ)
摇曳(yè) 睫毛(jié) 瞳孔(tónɡ)
给予(jǐ) 脊骨(jǐ) 不屈不挠(náo)
蜘蛛(zhī) 露水 (lù) 惆怅 (chóu chàng)
踟蹰 (chí) 露马脚 (lòu) 倜傥 (tì tǎng)
2.词语
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摇曳:摇荡。
惆怅:伤感失意的样子。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辛辣:比喻语言、文章尖锐而刺激性强。
百折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得十分顽强。
3.名句名段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相信未来》)
4.美文赏析
有关食指诗歌的评论
食指原名郭路生。因为他是母亲在行军路上分娩的,所以父母就给他起了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文革”前,食指一直用它。所以,知青时代,人们只知道它。直到1978年,他才开始使用“食指”这个笔名。对于它的寓意,食指给出过两种解释。一种是,他一直深爱他的母亲时维元,当过小学校长和省图书馆管理员的母亲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给他讲古典名著里的故事,教他背诵古典诗词,所以,她也是他文学上的母亲,“时”与“食”谐音,而“子”与“指”同韵,食指取“时之子”之意。另一种是,“同他的本名一样,这也是个很有意味的名字。他认为,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此他索性用‘食指’作为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抗争与解嘲”。而决不向命运低头恰恰是他对生活的信仰,对现实压力的抗争和解嘲正是他诗歌的总体风格与精神追求。
不像父母那辈人几乎都是现代革命战争的亲历者,一生都在追求、从事着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神圣事业,这足以使其为之骄傲自豪一辈子;而出生在建国前夕的食指,所拥有的只是他们那一代人所普遍具有的先天的失落感。他们既没有风雨如晦的童年,也没有刀光剑影的少年。他们虽然生在红旗下,但是没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强烈地感受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焦灼。一句话,他们痛感生不逢时。因此,他们想在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建功立业。这就是“知青一代”在内在精神上崇尚激进主义的深层的潜在的动因。
像许多知青那样,食指一开始热衷于红卫兵运动和上山下乡。但是,由于从小表现出来的诗歌天赋,使他在文化激进的道路上并没有走多远,而是在别人大闹革命的时候,尤其是出现了派系斗争乃至混乱的时候,他却能沉浸在诗歌写作的氛围和情境中,反思或批判这一切。同时,把诗歌写作视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内容。请读《人生舞台之五》:“就在这人生舞台之上/曾有一段我扮演‘丑角’/‘狂’得不知天高地厚
……
第一周第四天
1.字音
偎 wēi 依偎 瞳 tóng 瞳孔 杆gǎn 笔杆
猥 wěi 猥亵 曈 tóng 曈昽 竿gān 鱼竿
煨 wēi 煨牛肉 膧tóng 朣朦 秆gǎn 麦秆
拨bō 拨开 脊 jǐ 脊背 曳 yè 摇曳
拔bá 拔草
跋bá 跋涉 瘠 jí 贫瘠 拽 zhuài 生拉硬拽
2.词语
固执 执著
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改变。侧重于性格,是贬义词。
执著: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侧重于毅力、精神,是中性词。
例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而不要太 固执 。
凄凉 悲凉
凄凉:侧重表示凄苦冷落,“凄凉”除形容声音、神态外,多用于形容环境和景物等。
悲凉:侧重表示悲哀寂寞,多用于形容声音、心情、遭遇、情形等。
例句:他站住了,脸上出现欢喜和 悲凉_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探索 摸索
探索:强调过程、方式,而且是不间断的、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摸索:侧重于试探性的,在前途、目标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例句: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 探索_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不能科学地描绘这个世界的整体构造。
评定 评价
评定:侧重于“定”,经过评判或审定来决定。
评价:侧重于“价值”,指评定价值的高低。
例句:观众给予电视剧《闯关东》以很高的_评价_。
3.名句名段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语录》)
4.美文赏析
热爱生命
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地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
第五周第一天
请在阅读课文《师说》第1段以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1.字音
shuō 师说 fú 文言发语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说 shuì 游说 夫
yuè 通“悦”,不亦说乎 fū 夫人
孰能无惑( shú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yōng)
2.文言词语
【实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原因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虚词】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吾从而师之: 代词,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其,代词,他,他们;乎,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3.文言句式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译文: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③吾从(之)而师之:省略句
(译文:我跟从他学习,拜他为师。)
4.名句名段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美文赏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