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化常识强化训练题
- 资源简介:
约3380字。
必修一文言文文化常识强化训练题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1、下列对课文《劝学》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B.《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黄泉”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人死后所住之地。在(劝学)中的解释为前者。
E.君子,先秦时是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含义。文中“君子曰”,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下列对课文《师说》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题,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B.《师说》中的“巫医”指古代用巫术为人治病的人。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C.“句读”是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俗称“断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处为句。
D.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称韩昌黎,卒谥文,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
3、下列对课文《师说》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B.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文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这六种才能。
C. 百工:指各种工匠。
D. 六艺经传的传指的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下列对课文《赤壁赋》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