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4920字。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甲】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乙】饱经cāng 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péng勃的青春民族。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千百年来,【丙】,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y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bó力量!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乙】 , B. 【甲】?”【乙】 、
C. 甲】”?【乙】 、 D. 【甲】”?【乙】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划线句子采用了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文采斐然,激励青少年。
B. “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勇毅前行”这四个短语结构都是偏正短语。
C. 【丙】处应该填补的三个短语,正确的顺序是“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
D.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诗。
B.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其中一部分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还有的是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如《小石潭记》。
C.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 《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该诗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3.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②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④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诗以写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以言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抒发阔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8分)
4. 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充分展现了扫黑除恶的巨大威力,体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深、跨度之长、生死博弈之艰,反映了“黑白较量”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深沉地讴歌了人民警察与黑恶势力斗争的奉献精神和英雄气概。
早在2018年,国家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为了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落到实处,学校拟开展“扫黑除恶进校园”活动,请你参与并且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营造扫黑除恶的强大声势,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2)为了让全校同学了解什么是社会黑恶势力以及社会黑恶势力对社会的危害,知道扫黑除恶的重大意义。请你就本次活动向学校领导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你班将开展“扫黑除恶”主题班会,为此将举行一系列活动。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A.写内心独白 B.讲黑恶势力危害故事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6分)
5. 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 ① ”。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2)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______”,文中“ ①”处为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 “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 “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D. “江”“河”“请”“晴”是转注文字。
二、阅读理解(共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