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临门押题之“国潮奔涌,文化传承”
- 资源简介:
约13600字。 高考作文临门押题之“国潮奔涌,文化传承”
【话题解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
预测理由:
① 文化传承
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新时代领路人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让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也让人看到历史中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
②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为了民族稳定,祖国大业,放弃了锦衣玉食的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破,何以家归”的信念携大军毅然北上;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降,高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以;抗日英雄方振武面对强敌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怒吼:少年时期的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许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已被日益安稳的生活所替代,但是,谁说我们不能在国旗冉冉升起时深情凝视?谁说我们不能在国家处于不利时义愤填膺?谁说我们不能在国难当头时奋起出力?谁说我们不能唱响自信自强的爱国之歌!
②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必须放眼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把自己融入时代的长河,掀起阵阵巨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展望未来,中国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因为我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中国一定是富庶祥和的,因为我看到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中国一定是先进强大的,因为我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我们看到内蒙古草原上,南海海域的军舰上,中国武器、中国军队威震四方;中国一定是和谐美丽的,因为我看到环保税法倒逼重污企业转型升级,河长制使一江清水得以东流,塞罕坝的绿色林场如翡翠青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②中国人底气
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能让年轻人觉得很燃很感动;为什么公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2000年前的西汉海昏侯墓文物。可以说,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不仅是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也是回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认识提升】
1.主题内涵:文化自信主体写作可以联系经典中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开放包容、仁者爱人的思想;也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的火爆状况;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的兴起;中国优秀电影如《战狼》《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的高票房和好口碑;中国风的歌曲、中国元素的设计风靡一时的现状。“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历史要“活起来”,也正需要发现生活的历史场景、创造历史的生活场景。在“活化”的历史中,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定然能让更多人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收获“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的启迪,得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滋养。
2.理念认识:从立德树人层面看,考生应该拥有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家国担当、国际认同,应当关注时事,勇于担当,做有文化自信的新青年,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思维上看,考生对时事热点有理性思考,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时事。近年来,引发收视狂潮的历史正剧、开启大众阅读的大家小书、点燃观众热情的文化节目,这些作品赢得认可也正说明:历史不应曲高和寡,更不应远离生活,而应是有温度、接地气、富于人情味的。不论是亮相北京、上海、深圳的“时光博物馆”,或是深受网友追捧的故宫文创产品,它们打动人心的秘诀,就在于它们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历史的景深。
3.意义分析:针对传统文化热,可以分析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如大国的崛起,让我们找到了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浸润国人的灵魂,成为我们共同守护精神家园的强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热,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和衷共济、互利共赢的理念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也可以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时,应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思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要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认同。亦可以理性分析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热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热不成为哗众取宠、附庸风雅的作秀,而成为国人真正的精神支撑。
4.立论树
1.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2.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
3.传统文化,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4.以文化凝民族魂,以情怀立世界威。
5.展中国魅力,促世界发展。
6.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7.莫将文化传承束之高阁。
8.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
9. 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
10. 新时代,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11文化兴盛,激活现代中国之魂。
12.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人生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