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2(10份)
- 资源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2(10份)
21.二元思辨:良知和悲悯(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2.二元思辨:毛坯的人生与精装的朋友圈-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3.二元思辨: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4.二元思辨:人情世故与立身处世-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5.二元思辨:人与风-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6.二元思辨: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7.二元思辨:三思而后行与费尽思量(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高三上联合考试)-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8.二元思辨:书卷气和烟火气(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9.二元思辨:我”与“别人”—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30.二元思辨: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是认清客观现实还是安抚自己心理-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全国通用).docx
2025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二元思辨:良知和悲悯
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
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良知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不管外界如何诱惑,我们都应该听从它的指引。——毛泽东
材料二:悲悯是一种对他人的同情和爱,它能让我们更加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更有爱心和包容心。
——苏格拉底
材料三:良知和悲悯是人类道德的两个支柱,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学校及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阐释良知与悲悯
良知是基本的人性之善,它使人有别于动物,保持着推己及人、坚守正道的美德。悲悯是一种情怀,它知道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和复杂性,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平视,一种解危济困的德行。良知与悲悯,是向善的选择,是温存的目光,是有力的援手。心有良知,胸怀悲悯,让人脱离低俗,让社会更加美好,让历史少走弯路,让文明得以真正绽放光芒。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试题有三则材料。这三则材料都是名人引言,其中材料一借助毛主席的话,向我们阐释了良知的重要意义,以及告诫我们应该用良知来抵制诱惑、找准方向。材料二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向我们介绍了悲悯情怀的意义和作用。材料三则借助马克思的语句,将良知和悲悯合二为一,强调了这两个人类道德支柱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本次写作的主题是“良知和悲悯”,这是一道二元思辨性的作文,在具体写作时,要阐述良知和悲悯之间的关系。
材料“良知与悲悯”正对应必修下第二单元写作任务。良知和悲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良知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智慧,是人的正确认识;悲悯是对人间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良知与悲悯是一个人高尚心灵的体现,有良知与悲悯之心的人充满了人情味,能够点燃世间温情。两则材料结合起来辩证分析,只有悲悯而不冷静理智,有时会被人利用,难免错付真情;过于冷静理智,缺少悲悯之心,容易变得冷酷无情,世间便少了许多温暖与关爱。
写作时,可先确立论点:坚守良知
……
2025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二元思辨: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
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发展往往不够平衡,有人说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界定概念
控:包含先天认知,理解而后利用、控制、发展的一系列过程。
物:指人自身之外的外物,但也未必就是无生命的“物体”“物质”等,还可以包含自然、技术、客观规律等此类外在于人的事物。
控物能力:人对于外物的掌控,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自控能力:人对自我的掌控,是人类与内心的关系。
不够平衡:不一定是“严重失衡”,既包含了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二者发展程度不同的事实陈述,也包含了对平衡的追求和愿景。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
①人类在知识和技术方面还有进步的巨大空间,但在道德、情感和幸福等方面则没有那么大的进步空间。
②知识和技术可代代传承和积累,但道德和幸福却无法如此传承和积累,因道德与精神的能力须在每一个人那里重新开始。而从社会的角度衡量,则须从每一代人那里重新开始。
③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控能力相对更重要,导致了自控能力的发展优于控物能力的现状。而控物失败后对物的迷恋会夺取自控意识。
④人们对技术的过度追求如超越了为人的准线,仅为推进技术的进步,失去自控的意识而仅仅追逐对外物的掌控,只能带来文明的荒芜。
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控能力未必比控物能力更重要?
①当自控能力以彻底地隔绝物乃至不再需要思考控物能力,这不是自我觉醒、自我解放,而是自我抑制、自我欺骗。反复强化自控能力彻底了断人和物的链接而使控物能力变成虚设的概念。
②人需要了解、体会外物的精妙和物欲的诱惑,当代的商业社会穷极娱
……
2025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二元思辨: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是认清客观现实还是安抚自己心理
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重要的是认清客观现实,还是安抚自己心理?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作文类型与考查点分析
这篇作文材料属于观点辨析类的高考作文。它主要考查学生在面对人生挫
折时,如何权衡“认清客观现实”与“安抚自己心理”这两种不同应对策
略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展示其思维深度和逻辑性。
关键词句:人生挫折认清客观现实安抚自己心理
为什么说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重要的是认清客观现实?
①认清客观现实是清醒的现代人,优先完成的自我成长。在面对挫折时,要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现状,不回避、不逃避,正视困难。这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避免因盲目乐观或悲观而做出错误决策。
②认清客观现实,意味着在困难面前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被情绪左右,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认清现实,避免个体意志的放任自流,滑入篡改现实、否认当下的精神沟壑。如情感需求压倒理性分析,自我保护机制会裹挟人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进入不惜自我麻醉的精神伤害。
④把安抚自己的心理放在首位,常可能导致难以及时认清形势,从而贻误机会。急于寻求安抚自己的心理的人,往往昧于客观现实,易陷于挫败,沉溺于忧伤。
为什么说遭受重大人生挫折时,重要的是安抚自己心理?
①在遭受打击时,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增强信心等方式,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②安抚好心理,有助于我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才能面对并认清客观现实,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