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1(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1 15:56:0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二元思辨)写作指导1(10份)
  11.二元思辨:大行与细谨-2025年高考语文二元思辨作文写作全面指导.docx
  12.二元思辨:地图与指南针(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13.二元思辨:独立思考与倾听不同声音-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14.二元思辨:读书与用书(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15.二元思辨:刚与柔(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16.二元思辨:观戏人生与演戏人生(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17.二元思辨:坚守自我与满足他人期待-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18.二元思辨:简朴的生活与高贵的灵魂(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19.二元思辨:科技创新与人类生活-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20.二元思辨:空灵之心与想象之魂-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docx

  2025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二元思辨:大行与细谨
  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司马迁借历史人物樊哙之口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而老子在《道德经》中又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以司马迁和老子的名言为引子,要求考生思考细节与大局的关系。材料提供了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司马迁强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即在做大事时不必拘泥于小节;而老子则认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强调细节决定成败。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
  把握大局,不失细节:在处理大事时,要兼顾大局和细节,既要抓住宏观方向,又要关注微观环节。只有在大局和细节上做到平衡,才能确保事情的成功。
  注重细节,以小见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因为小事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在关键时刻体现出价值。
  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在遵循规矩的前提下,要学会创新,敢于突破。有时候,大胆尝试和改变细节,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会取舍,合理分配精力:在面对众多细节时,要学会取舍,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关键的细节上。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实现目标。
  诚信为本,细微之处见精神: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以诚信为本,注重细微之处。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立意时,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阐述,展示自己对细节与大局关系的理解。同时,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合理安排,论据的充实和论证的严密,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在表达上,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啰嗦和冗长,以体现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材料解读
  材料引用两句传统文化名言,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两句名言一句出自教材,一句考生耳熟能详,体现教考衔接;名言间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关系,体现思辨色彩。
  材料两句话,都谈及成就“大事”过程中如何处理“小事”。两句话由连词“而”连接,构成形式上的转折关系。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鸿门宴》,教材注释为: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这句名言提醒人们,成就大事
  ……
  2025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二元思辨:独立思考与倾听不同声音
  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
  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独立思考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而倾听他人意见可以拓宽视野、避免片面。那么,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独立思考”与“倾听他人意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富有思辨性的作文题目,材料聚焦于“独立思考”与 “倾听他人意见”的关系探讨。一方面,独立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我,不盲目跟风。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都是凭借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另一方面,倾听他人意见也不可或缺。他人的意见犹如不同视角的镜子,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而且,他人的经验和建议可能会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独立思考与倾听不同声音的辩证关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选择与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与倾听不同声音是两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们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独立思考,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不受外界干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不轻易被他人左右。独立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更为合理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然而,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在追求独特见解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倾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来自家人、朋友、老师,也可能来自书籍、网络、媒体等渠道。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多元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问题。倾听不同声音,有助于我们打破思维的局限,拓宽视野,发现自身思考的盲点和不足。
  独立思考与倾听不同声音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独立思考是倾听不同声音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就无法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筛选和判断,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另一方面,倾听不同声音又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升华。通过倾听,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灵感,从而丰富和完善自
  ……
  2025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二元思辨:空灵之心与想象之魂
  试题链接+高分题目+素材运用+事例论证+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只有怀着一颗空白方心,才能够获得想象的灵魂。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以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
  关键词句:空白之心想象的灵魂
  界定概念
  ①空白之心:不是指无知或无思的状态,而是一种清零的心态。它是回归原初生命样态的表现,拂去外界干扰后以诚挚的目光注视世间万物的生命姿态。即摆脱了固有观念、偏见和杂念的心境,对旧有认知的暂时悬置,更开放地接纳新事物、新思想。
  ②想象的灵魂:是内心深处那种能够自由驰骋、不受限制的创造潜能。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具备想象的灵魂的人能挣脱现实认知的局限,在遐想的空间中造就源于本我的新知与创造物。
  为什么说只有怀一颗空白之心,才能获得想象的灵魂?
  ①空白之心给我们自由,自由带来了空间。心无杂念,还灵魂一片纯净洁白之地,让我们得以存放想象的灵魂。
  ②空白之心并非未经世事浮沉的雕琢,而是始终保持着归零的心态,以此行走于世间,不受既有框架束缚,善于创新思维,想象的灵魂能自由飞翔。
  ③怀有空白之心,就会悬置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用开放的心态和行动接纳整个世界和完整的历史时空,他们碰撞出无限可能。想象的灵魂就会孕育出另一种可能的人生图景和理想追求。
  ④大音希声,空白之心并非生命之初未经雕琢的状态,越经磨炼与积淀的心便越迹近于更崇高的空白,因而能使人获得想象更为丰实的灵魂。
  当下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要将空白之心视为返璞归真的赤诚之心,方为上乘。若空白仅为空白、初见,则是短浅。空白,需是历尽千帆后的大境界,看似化繁为简、繁华落尽,实则顿悟至臻的境界。
  ②怀着一颗睿智的空白的心,不断突破和延伸自己,才能够获得想象的灵魂,才能绘制属于自己的星空。
  ③要怀空白之心,又不止于空白,让我们为自己仔细着色,想象也好、灵魂也罢,终究是万物着我之色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