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家讲座教案:戏剧鉴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0 20:10: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则资料,每则资料约11200字。戏剧鉴赏一——矛盾冲突
  相对于小说、散文或其他种类的文学鉴赏而言,戏剧鉴赏有相当大的难度。有难度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戏剧作品(这里主要指各种戏剧形式的文字脚本)受演出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拉得太长。所以,戏剧表演必然要求相对集中。二是戏剧作品也受到演出场地的限制,很多必要的故事情节、活动场景也都不可能铺得很开,所以,对戏剧的集中化艺术处理要求也越高。由于有两个特殊之处,读者在进行戏剧鉴赏时,就不如其他类别的文学式样那般容易了。
  【本讲要点】
  戏剧文学的矛盾冲突,主要指戏剧作品中的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就是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各种因素彼此消长的过程。或者说是指人物行为动机之间或人物自身性格内在的尖锐矛盾纠葛。戏剧要在一定时空限度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就必须有强烈而富于表现力的戏剧冲突。没有这些矛盾冲突也就谈不上戏剧。进行戏剧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
  一般说来,冲突就是戏;没有冲突也就没有戏,没有表现力,当然也就没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因而,“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便成为戏剧文学的一般规律。
  【重点讲解】
  在戏剧文学中,各种性质的矛盾无一不具体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比如,剧中人物由于阶级立场、政治观点、社会地位、文化教养以及具体的生活处境等的不同,对同样的现实问题,就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剧作家常用各种手法,将剧
  中的矛盾事件做出巧妙的结构安排,使情节一环扣一环地推进,波澜起伏,引起观众对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矛盾的结局特别关切的心情。
  如在《雷雨》一剧中,既表现为封建家庭中主奴的矛盾、夫妻的矛盾、父子的矛盾、继母子的矛盾、情人间的矛盾,有现代产业中劳资的矛盾,还有不同阶层的家庭、成员的矛盾,尤其是不同阶层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如此漫长、广阔的时空,如此众多、错纵的矛盾,剧作家将它们集中到周鲁两家、两代八个人物身上,集中到周家客厅、鲁家住处的有限空间,尤其是把三十多年的变故集中到由日到夜的十几个小时中间,形成了高度集中、十分尖锐的戏剧冲突。
  再如,《茶馆》的戏剧冲突就充分展现了当时下层人民与整个旧时代的矛盾:李三抱怨王利发不给他长工钱,表面看仅仅是对王利发的抱怨,而实际上是对兵荒马乱的年头的抱怨,因为这种年头茶馆生意萧条,老板设法给他长工钱,当然也不排除王利发有盘剥李三的因素在里面。其二茶馆的不景气,跑堂的抱怨,王利发夫妻的口角,王利发的大骂打仗,难民的哀告.学生们的危险处境,康顺子母子的无家可归,松二爷的哀叹,崔久峰的失望,街上的抓壮丁,不绝于耳的炮声,巡警、特务、大兵的敲诈、骚扰,社会渣滓的活跃,等等,这一
  切,也都汇成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从而揭示了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军阀混乱的黑暗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学法指导】
  戏剧的矛盾冲突一般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尾声)等几个部分。
  “序幕”一般是指多幕剧中第一幕(或场)以前的那场戏,它有介绍剧情的起因、预示全剧的主题和介绍剧中主要人物的历
  戏剧鉴赏二——人物形象
  【本讲要点】
  人物形象是小说、戏剧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又称为典型人物。它是从现实生活里概括、创造出来的。在戏剧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有着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可以表现一定阶级、阶层或某些社会关系的本质。成功的典型,总要通过鲜明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某一阶级、阶层或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又是某种范围的共性的概括。
  在现实生活中,人物是千差万别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人物还会有多种多样的变化。作家创造典型人物,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生活出发,从中吸取创作的素材,以便通过写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来歌颂那些代表着进步的社会势力的人物,充分表现他们的优秀品质。
  【重点讲解】
  在文学创作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是一件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需要作家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有艺术的独创性。作家进行典型形象的创造,往往力求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生动、鲜明的个别的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和具体的矛盾冲突,反映特定时代的某一阶级、阶层或某种社会关系的共同本质。
  典型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必须从客观实际生活出发,把握住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特定的人和事,不能“凭空造出”。
  第二,必须对日常生活现象加以艺术概括,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表现本质,通过偶然显示必然。
  第三,在典型化的过程中,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只有把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能达到恩格斯所要求的“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学法指导】w
  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创作大抵总是从某个人、某件事开始的,但又往往并不满足于对这些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他还要进一步集中、概括同类人物的某些共同特点,然后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即使以生活中的某些具有典型性的真人为原型来创造人物形象,作家也还是需要进行提炼和加工,以突出人物的阶级本质和个性特征。如歌剧《白毛女》就是根据一个传说改编的。歌剧《白毛女》创作过程中立意的变化引起总体构思变化的情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据贺敬之说:白毛女的故事,“才开始,曾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神怪’故事,另外有人说倒可以作为一个‘破除迷信’的题材来写。而后来,仔细研究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抓取了它更积极的意义——表现两个不同社会的对照,表现人民的翻身。”即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再如,《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曹禺在《简谈<雷雨>》一文中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写《雷雨》有一段酝酿过程……因为我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已经看到了一些像繁漪和周朴园这样的人物。《雷雨》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真实的影子,但又不是一个人,而是集中了很多人物的特点,再加以我的创造。”据曹先生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