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22 7:24: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640字。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述的写法。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精读、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
  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时候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的,那么怀疑和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会给我们答案。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譬如(pì)   步骤(zhòu)   停滞(zhì)墨守(mò)  著者(zhù)  腐草为萤(yíng)
  懒惰(duò)  脑筋(jīn)    启迪(dí)  程颐(yí) 虚妄(wàng) 辨伪去妄(wěi)
  (2)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锻炼(练)    视察(查)   熟师(塾)    明辩(辨)
  (3)辨识形似字。
  (zhù)著者
  (zhù)铁箸
  (4)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说标题。
  提问:谁能解说下课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学生答后,多媒体展示:
  本文的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整体感知,梳理课文层次结构。
  1.布置:默读课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归纳各段的段意。
  学生归纳、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布置: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学生交流后,归纳: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