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1(5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1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修辞手法.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诗歌思想感情.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题(咏)画抒怀诗.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托物言志.doc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形象鉴赏.doc
古诗鉴赏: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考什么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
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
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会只就共性泛泛而谈。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二、修辞手法有哪些
(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
类别 作用 示例
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夸张 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赏析: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梨花,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之长。
类别 作用 示例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赏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类别 作用 示例
比拟 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的人、物更形象生动。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赏析:诗人打算去山里,春风通人性,特意为之吹停了下了很久的雨,运用
……
古诗鉴赏:托物言志
一、托物言志
1.特点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赏析方法
1.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咏物抒情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古诗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考纲要求】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思想情感的分类和作答方法。
2、联系上下文力争准确解答此种类型题目。
【复习内容】
一、诗歌按题材分类
写景抒情诗。
即事抒情(缘事抒情)诗。
送别诗。
边塞诗。
咏史怀古诗。
哲理诗。
讽喻诗。
山水田园诗
二、诗歌常见思想感情
1、送别类。
依依不舍、难分难舍之情;离情别绪;临别祝福、互相劝勉。
2、怀古类。
对古人(古代英雄、历史人物)的追思、缅怀。如《蜀相》
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怀念古人抒发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如《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思乡类、思亲类。
远游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客居他乡、思念家乡亲人)。
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闺中少妇对游子的思念。
烽烟离乱之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战争类。
对长年戍边生活、战争的厌弃、批判。
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对将士英勇奋战、浴血沙场的热情讴歌。
对醉生梦死、腐朽、骄奢淫逸的统治阶层的批判。
对生活艰苦、处境艰难的前线将士的同情。
感时伤世(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怀。
5、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
对清幽宁静的山居生活的向往、喜爱。
对恬淡、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6、爱情类。
对爱人的思念。
对忠贞爱情的歌颂。
表白忠贞不渝的心迹。
7、建功爱国类。
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誓死报国的决心。
视死如归的豪情。
8、讽喻类。
讽刺统治者的贪婪、昏庸、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