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5170字。
《洛阳诗韵》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果后因的逻辑联系。
3.注意体会充满文情诗意的语言特点。
4.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感情,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
2.体味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洛阳诗韵”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情思。
2.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开展探究,深入思索、感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叶文玲,1942年生,著名女作家,长期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散文集有《不了情》等。
2、洛阳
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 明的重要发祥地,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西汉初期,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 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写《汉书》,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都曾云集此地。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 因此有“诗都”之称,城中牡丹香气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