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专攻:积累课内文言知识,迁移运用课外解题
- 资源简介:
约3970字。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攻】
积累课内文言知识 迁移运用课外解题
训练目标:
1、紧密结合语境,学会推测词意、句意,最大限度读懂文章
2、掌握突破重要文言实虚词意义的方法、技巧
3、熟悉文言文考点各题型解题技巧
4、掌握文言断句方法、技巧
■■总说过关要求
要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积累。以熟读掌握课内为主,来解决课外的,学会知识迁移。
■1三过关:
(1)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过关。考试中频率较高的实虚词,就是课本中的重点词。
(2)文言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要过关,特别是推测字词、句意,分析中心能力等
(3)还包括了解一定古代文化常识,如表示礼仪的、官职的、地理方位的等。
■2提升两种能力:
(1)理解、推测字句能力,强调结合语境,学会前后勾连
(2)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强调先有积累,然后灵活运用
第一部分: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基础知识
一、 关于文言实词四种常见现象
1、实词有常见四类现象:通假字、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1)通假字: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张良出,要项伯 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
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
如:“尊”通“樽”,“绌”通“黜”,“倔”通“崛”,“ 被”通“披”
(2)一词多义
【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图,图穷匕首见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
( 考纲规定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含义需要掌握,更多需要我们结合语境去理解、推测实词的含义)
(3)古今异义
①亲戚、妻子、其实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②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4)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作状语 常以身翼蔽沛公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
3 动词用作名词 则其至又加少焉
4 使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
5 意动 渔人甚异之
6 为动 等死,死国可乎
二、关于文言虚词
【总说】:
◆◆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虚词是相对于实词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的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在文言文中,文言虚词包括
副词(语气副词,用来表反问或疑问)、介词、连词、
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句中,连接词语;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语气词、
代词(指示、人称、疑问、不定代词)。
■■■■
副词: 范围副词-----凡 率 概
时间副词-----既 已 且
语气副词-----其 岂(句首,表反问或疑问)
介词: 于 以 因
连词: 而 以 其 乃 但 故 若
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句中连接词语)------之 者 所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各种语气的)-----也 矣 焉 耳 哉 乎
代词:人称代词-------吾 余 若 乃 而 之 其
指示代词------之 其 然
疑问代词---- -安 焉 何
不定代词------或
无主代词 -------莫
◆◆18个文言虚词 (常考10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