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4 21:58:1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50字。
  《故乡》课堂教学设计
  ——追寻“悲凉”
  珙县洛表中学  冯  春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互生共长的。而学生又是阅读对话活动关注的中心,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自主地与文本(作者)对话,去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这样他们才能学会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根据《故乡》这篇小说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要充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起桥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探究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
  3.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的悲惨、农村日趋破产的根源。 
  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作者表现“悲凉”的艺术手法。
  难点: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形式的追寻探究。
  四、教法、学法:
  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朗读分析法;3、启发式教学法;4、分组讨论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归纳学习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安排第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内容: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好的作品总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让你或欢喜或悲哀,使你的感情随情节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故乡》就是这样一篇很有艺术张力的短篇小说,它以其深邃的历史目光,现实的洞察力获得好评,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多个国家收入教科书。今天阅读这样一篇名作,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感知
  主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叙事主人公“我”的情感主线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小说开篇就描绘了故乡一派凋敝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故乡萧索的景象和叙事主人公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课文结尾写道:“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纵观全文,一个“悲”字贯穿全文,它是全文的情感主线,虽然间或也有一点欢喜,但难掩“我”的“悲凉”“悲哀”心境。
  (三)追寻“悲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