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高考复习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2008.04.03
考点阐释:
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语文科):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梳理:
⑴诗歌的形象
①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
③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④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⑵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战的形象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⑶常见意象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①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②月亮、月光—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④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
⑤由于“莲”与“怜”、“恋”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⑥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⑦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⑧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⑨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⑩鸳鸯、比目鱼,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1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12燕子——今非昔比、物在人亡
13嫦娥——孤独、悔恨
14杨花——离散、漂泊
15杨柳——离别
16日——暗喻明君
17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18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19长亭——离别
20南浦、西楼——送别之地
21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
22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