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8题,约25960字。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次弋阳
(唐)权德舆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①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②,点作孤灯照洞房。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①葛溪:今江西省戈阳县。②新火:古代风俗每年清明节前一日或前二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至清明节重新生火,是为新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诗写诗人漂泊他乡,因想到故乡的葛溪上桐花在水面漂流的美景而悲叹。
B.王诗写诗人在清明节却没有花和酒,贫穷让自己的处境像一个野僧般萧瑟。
C.两首诗都写是清明节,氛围都较为消冷萧瑟,但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D.权诗借景抒发动人之情,王诗借事抒发隽永之感,有较鲜明唐宋诗之别。
2.两首诗都提到清明节的“新火”风俗,但却借此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晚,遂集南楼。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②。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尝作一赋以自广。及徙成都,两秋皆略见月。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然余以病丐骸骨③,傥④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有删改)
[注释]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离低不一。②修:效仿;南楼故事指晋庚亮在南楼欢宴宾客之事,南楼景色优美,宴饮风雅尽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是庚亮说的话。③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④傥:同“倘”,如果。
[乙]
鄂州南楼①
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②垂钓手,武昌鱼③好便淹留。④
[注释]①范成大,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 4 年,范成大自四川东归,八月中秋前一天到达鄂州,中秋夜,受当地官吏招待同游南楼而作此诗。②鲈乡:作者故乡苏州一带。此处用了典故,晋朝张翰在洛阳做官,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③武昌鱼:吴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上书,引用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④淹留:停留,久留。
3.甲文相关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B.月色奇甚 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
C.其间相去或万里 久而不去(《卖油翁》)
D.然余以病丐骸骨 不以疾也(《三峡》)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
(2)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轮奂高寒”,突出南楼高大美观,气势恢宏;“甲于湖外”是作者对南楼的夸赞,认为它在荆湖一带的建筑中首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