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及复习工作总结
作者:甘肃华亭一中 吕晓盛 时间:2006/1/18 9:58: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690
一、制定备考计划,构建合理序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开始前,首先对高三学年的复习内容全面把握,整体安排复习计划,并详尽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并指导学生在班级整体计划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相应的计划。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计划安排中明确复习的目标、做法和安排,同时从中发现自己的缺漏并有意识地进行补救,在自己的计划中引出教师未复习到的知识死角和问题所在,并安排出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和难点的各个击破。
二、细心谋划,抓好“双基”
抓好基础知识(字、词、句的识记与课文背诵)和基本技能(包括读写听说能力,更应该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潜在能力,如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判断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等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抓好“双基”,才可以在高考中以“不变”来“应万变”。
三、踏踏实实,抓好课本的复习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载体。语文高考试题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如果把课本这个载体丢了,那么,它所负载的东西就很有可能被丢失,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就很有可能落空,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也就谈不上了。因此,虽然是高三,仍然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不急功近利,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教好每一篇课文。不仅“教好课本”,而且“用课本教”。就如同做广播操,“教好课本”就是教动作要领,这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是做广播操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做广播操来增强体质。“用课本教”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即加深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是单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就老师所必须的知识背景而言的。而一个好的老师,如果有一桶水,就可以给学生指一条河。真正地抓好课本,真正地抓好课堂,只做到“教好课本”是不够的,因为课文是有限的。只有做到“用课本教”,才能为学生开拓无限的学习空间,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就不会仅仅是我们的一桶水,而就可能是一条河,一条可以奔向大海的河。学生从课堂里得到的某种学习能力,不也就是语文高考所要检测的重要内容吗?
四、研究高考,准确把握命题动向
深入钻研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试题,准确把握命题动向,自己头脑中首先有一套高考语文试题,并且不断地增补、修订。通过04、05年各省市以及全国卷的分析及培训学习,我觉得语文学习越来越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就是高考的基本原则。高考语文的命题思路是以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对学生潜能(即能力倾向)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遵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与教学大纲;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的试题。为此突出以下复习要点:1.遵循语文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兼顾基础知识、感悟能力和文化的积淀。2.突破语文学习的不等式,让学生“知”,让学生“会”,让学生“得(分)”。3.强化语境意识,必须具备在语境制约下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4.积累材料,提炼思想,要求每个学生都备有考点积累本。
五、精心组织,做好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按《考试说明》所列的考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做到:1. 针对性(准)2. 系统性(全)3. 及时性(新)4. 指导性(导)5. 实战性(练)。每一个考点的复习,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考点剖析,这一步重在帮助学生了解某考点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命题方式、试题特点、考试重点、改革动向等;第二步,知识梳理,这一步指在对某一考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围绕考查的重点,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有机整合;第三步,典型例析,这一步是由“考点剖析” “知识梳理” 进而与高考接轨的重要一步。选用近年特别是2004、2005年全国统一考试及自行命题的各省市语文高考卷涉及本考点的试题作为典型题例,进行解析。第四步,新题演练,从这一步开始,进入实战演练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荟萃各套试卷中与本考点相应的题目进行分项集中训练。第五步,同步练习,这一步围绕某个考点设计若干高考仿真题,让学生面对新的情境独立完成题目,以巩固复习成果,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精讲巧练,重视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进入高三后,学生每几周都有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因而,试卷讲评课也就成了高三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如果试卷讲评课上得好,对加强学生的记忆,促进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提不起精神,甚至呵欠连天,恹恹欲睡,这样,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在进行试卷讲评时,我绝不满足于把答案一公布就完事,多方面多角度备课,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快与慢的艺术
快与慢取决于试题的易与难以及学生的得分情况。如果试题比较简单,学生基础又好,得分也高,那么教在讲评时,整个进度就放得快。一些题可以点到即可,一些题甚至可以不讲。讲评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归纳、比较以及解题思路上。如果试题比较难,学生得分不佳,则讲评的速度慢。另外,为了保证讲评的进度,在讲解文言文阅读题时,一般不逐字逐句串讲,而是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实词或虚词以及有代表性的句子重点讲解。
2.先与后的艺术
在讲评试卷过程中,一般的教师习惯于先分析全班乃至整个年级的得分情况,然后按照试题的先后顺序进行。有的教师分析得分情况往往花去许多的时间,我认为这不是最有效的做法。比较有效的做法应该是:或先讲有代表性的题型,或先讲普遍出错的题;而那些没有多少参考价值的题,以及学生普遍做得好的题则宜放在后边讲解。另外,即使是同一道大题,也可以打乱顺序讲。比如讲评文言文阅读题和散文阅读题时,我总是把该大题中的最后一个小题先讲,也总是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看或先何等最后一个小题。因为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的四个选项基本说出了文段的内容,因此,先看这一道小题对理解文意很有帮助。而散文阅读的最后一个多选题中的内容往往可能隐藏了前边问答题的答案。
3.讲与练的艺术
一般而言,讲评一套试卷需要2~3节课,如果在这样长的时间里让学生被动地记答案,学生会感到疲倦,教师也会觉得劳累。我经常采取这样的做法:如果学生的某道题做得不够理想,我会让学生重做一次,然后再讲。
4.思辨与阅读的艺术
讲解试卷,教师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试题的方方面面进行思辨,换言之,主要是思维的训练。而我却经常利用一些阅读题的材料进行阅读教学,并且觉得效果不错。散文大阅读题的材料是经过出题者精心选择的内容与文辞俱佳的文段,学生在做题材时没有时间也无心将其仔细品味,因此在讲解这道题时,我会采取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好好品味;有时我叫一个学生朗读,有时我让全班学生齐读,有时我自己范读。有时是读一遍,有时是读两遍或三遍,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5.讲解与引申的艺术
教师讲解试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记该试卷上的内容,而是要以该试卷作为例子,举一反三,类推其余。因此,引申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解古诗鉴赏题时,我经常换一个角度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另外,我还会找出一首具有相似特点的诗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6.兼顾普通学生与尖子学生的艺术
对于尖子生而言,已经做过的试卷不明白的地方不多。因此,教师如果在讲解过程中不重点关照尖子生,那么他们也许得不到多少收获。我的做法是:有选择地让尖子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例如科技文阅读题,我一般让抽象思维比较好的尖子生讲解,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时会比教师更加准确。每一大题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一般让让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学生讲解。讲解与做题不同,语文做题可以凭语感,而讲解则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因此,尖子生讲题,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暴露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七、备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预见不够。
2.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在复习过程中显得急躁、浮躁。
3.艺术考生误课多,欠账严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