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简评
作者:程德坤 时间:2022/6/8 12:04:42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292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的点评:
翼然,是直接用欧阳修的句子,当然也不错,值得肯定;不足是缺乏自己特色思考的东西,但是能够用欧阳修的好东西也是可圈可点的;
泻玉 泻是移用,加了玉,是源于物又不拘于物,所以体现拿来主义的精神。
沁芳,沁字源于水,是点题扣题,芳是水之为美的外境的美,是不断吐露芬芳,是互为映衬,这就是独创,是出奇,是匠心。宝玉当然胜出。
貌似审题很难,红楼梦题匾只是一个引子,你能结合红楼梦前后语境更好,但其实只要紧紧抓住第二段要求中的三个“或”字,也就是三种态度选择去立意即可。
第一个态度,所谓直接移用就是不区分,拿过来直接用它原有的、面上的用途和功效,你可以批评,也可以部分肯定;
第二个态度,所谓借鉴化用就是体现鲁迅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真谛;
第三种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就是善假于物也,就是万物皆备于我,强调的终极目标是独创性。独具一格,独树一帜,别具匠心,但是如能涉及独创性来自于在前两者的思维拓展之下的再创造,会是更好的立意,这也是这篇材料最核心的启示。
全国乙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双奥之城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这篇材料作文,在理解材料和入题动手都没有故意设置难度。做到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要求。双奥的跨越体现的是体育的进步,国家科技的进步,国家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进步,特别值得切入的是,民众在双奥中跨越式广泛参与,人数和质量跨越式投身体育活动,对体育的态度,对输赢的态度,对金牌的态度也是跨越式的进步,体现了大国的跨域式的的进步。
第二点,2008到2022十几年的时间,正是这一批答卷的年轻人成长时间,也是他们见证国家进步,体育进步,科技进步,眼光和视野的进步的大跨越,之中的感悟,体验,应该不乏其事,不乏其人。只要扣紧这些,就是切题,就是好文章,就是出色完成了作文的任务。
全国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篇新高考作文Ⅰ卷和去年的全国一卷理想的概念方法途径的界定如出一辙。
三“手”,一手是本手,就是正规之法,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萧规曹随,是基础,是借鉴,是学习,是下笨功夫,而对于所谓的聪明人对于部分年轻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下笨功夫;只有笨功夫下足了,才有妙手偶得之的技术能力升华,境界跨越,质量的快速提升,臻于妙境的可能,否则就容易沦为俗手,沦为照猫画虎了。
重点谈的是打基础,目标是求新(妙手),摒弃的是眼高手低(俗手)。
三个概念,我认为重点是本手,下笨功夫,重视循序渐进,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夯实根基,目标是妙手,力戒俗手的不良后果。三者不要平分秋色,在本手和妙手之间有侧重,对俗手的规避有态度和分析即可愉快成文。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的点评:
这篇作文是三篇之中难度较小。着眼于立德树人:年轻人应该选择为国效力,立足创新,着眼未来。
科学家的态度是立足基础创新,在科学思维科学素养以及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要提高要创新,
摄影家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坚持理想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持续创新。
建筑家的态度是作品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要有自己的匠心和民族传统特色
三者的共同立足点是敢于选择,勇于创新,面向未来。
团委和征文,这是一个限定,就是要写作者立足青年或高三学生对这些材料的思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