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语文试卷(一)(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510字。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语文试卷(一)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它的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摘编自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材料二:
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可能增强个体在不同观点间的转化、
1. 根据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下列选项对“创造性表现”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A. 状态③>状态①>状态② B. 状态③>状态②>状态①
C. 状态②>状态③>状态① D. 状态①>状态③>状态②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思维角度看,元素周期律的创新总结以聚合思维为基础,万有引力的探究则以发散思维为动机。
B. 在不少国家,学校和家庭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远不及聚合思维,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不充分。
C. 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更容易成为人们从事某项任务的动机,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D. 创造出新的物种一定会打破当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所以我们应该谨慎、规范地发展创造力。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因此适用于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
B. 聚合思维强调理解和运用已知信息,对深入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C. 在影响创造力的诸多因素中,非认知因素对于创造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D. 材料三第一段中,作者以一系列问句来表达对创造力的发展的未知与期待。
4. 三则材料都围绕“创造力”展开论述,它们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请结合材料观点,对下面这个测验的依据和结果进行分析。
在美国,曾有研究者做过这样一个与创新思维有关的测验;让被试者(中学生)先看一幅意图模糊的画,然后写出一个故事来。为测试被试者的创新思维,每个故事都按鲜明性、独特性、变化性、直观性、想象性和完整性来打分。测验的结果是得低分的学生明显多于得高分的学生。
【解析】
【导语】本文通过三个材料探讨了创造力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一分析了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创造力的不同影响,及教育中对发散思维培养的不足。材料二关注非认知因素如何影响创造力,揭示了情绪激活对创造性表现的关系。材料三讨论了创造力的发展与限制,强调培养创造力时应考虑伦理问题。这些材料共同构成对创造力多维度的全面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
根据图表可判断:状态①处于积极情绪,但激活状态很低;状态②处于较高的消极情绪;状态③处于积极情绪,且激活状态适中;
再根据材料二画线部分“积极情绪……有助于创造力提升;消极情绪则不利于创造性表现……这种关系表现出倒U形特点:从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绪激活能……带来越来越好的创造性表现;极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维无序,极端低的情绪状态又无法达到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基本阈限”可知,状态③激活状态适中,创造性最好;状态①处于较低积极情绪,创造性很一般;状态②处于较高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创造性表现。所以状态③>状态①>状态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桂林的受难
巴金
①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的立在前面。
②在桂林,人不大喜欢看见晴天。晴天的一望无际的蓝空和温暖明亮的阳光虽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动。但是凄厉的警报声会给人带走一切。在桂林,人比在广州更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