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910字。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语言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保护语言资源,无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语言生活的丰富、语言研究的推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如今,方言变化速度加快,弱势方言趋于濒危,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际交往频繁,语言生活活跃,城镇化进程加快,都给方言带来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县域及乡镇的弱势方言,变化尤为显著,有的面临消亡的境地。比如湖北大冶的金湖方言,“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原先叫“父、阿爹、阿母、家公、家婆”,现在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变化无疑是在向普通话靠拢。大冶方言的变化只是汉语方言变化的一个缩影。方言不像地下矿藏,可以定格固化,永久保存;如不及时抢救,科学保护,将会成为永远消失的历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方言保护要特别关注县域方言,尤其是乡镇方言。在南方方言区,特别是在方言复杂的地区,“十里不同音”很常见。湖北东南部是赣语区,县域内乡镇与城关、乡镇与乡镇之间,方言都有区别,有的差异显著。对于方言的保护,过去往往比较重视的是上海、广州、厦门、武汉等大城市的强势方言。其实,县域、乡镇方言更能反映方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目前,县域、乡镇方言有的处于两种境况:一是受普通话和强势方言的影响,变化速度在加快;二是新生代可以听懂方言,但有的小孩不说或根本不会说方言。这些县域、乡镇方言这种迅变、衰微的趋势,使它们面临着更大的消亡危险,因此更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方言保护要在科学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通过科学手段,全面准确规范地记录方言事实,保存方言面貌,并做到有效开发利用。就目前实施的“语保工程”而言,可谓成效显著,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既跟现实条件、调查方案及技术要求有关,也跟有些点调查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关。现在设计的调查方案(《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仅调查了1000个单字、1200条词语、50条例句,这只是一种概略性的调查,只能反映方言的基本面貌,并不能全面深刻反映方言事实。有的调查人员因为专业素养有限,调查培训不足,在方言记录和描写上难免出现一些误差。另一方面,要切实有效地维护和优化语言生态,营造方言使用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换句话说,要着力保护方言赖以生存的环境,激发方言活力。这种环境或氛围,就是全社会尊重方言,爱护方言,容许在非特定场合自由地使用方言。相对于方言的记录和保存,这方面的工作显得更加困难,更为艰巨。
方言传承是对方言的最好保护。方言不光需要保护,还需要传承,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方言的传承,既要有国家语言政策的强力支持,也要有具体可行的规划和措施。除了方言的使用、方言的学习与教育,大众传媒也是传承方言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阵地。比如湖北电视台的《都市茶座》、湖北经视的《咵天》,这些方言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客观上为武汉方言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在推广和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在方言区鼓励学好和用好方言,普通话和方言共存并用,和谐发展,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言生活。
方言保护不光是学界的事情,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既要学界热,更要社会热。学界可以做好方言的记录保存,而方言的长期生存和健康发展,则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推动。要大力做好社会宣传,让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主动参与,群策群力,积极支持方言保护,充分激发方言活力。只有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方言保护,方言的保护才能切实得到保障,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摘编自《莫让方言成为消失的历史》,汪国胜《光明日报》)
材料二: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虽然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根据近年的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说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尤其是弱势方言面临危机,方言保护迫在眉睫。
B.县域、乡镇方言更能反映方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它们具有变化速度快、衰微的趋向,它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消亡危险。
C.方言传承是对方言的最好保护,大众传媒是有效方式和重要阵地,因此多开发一些方言传承的大众文化节目就能传承好方言。
D.如今方言的保护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如何保护依然众说纷纭,庆幸的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已迈出探索的步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数据显示,它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并不矛盾。
B.方言保护要重视科学性,一方面研究手段要科学,另一方面要着力保护方言赖以生存的环境,激发其活力。
C.方言保护的官方探索更加注重方言的学术性保护,民间保护则更加注重让方言“活起来”,保护方式灵活多样。
D.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和时间一样不可阻挡,方言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作者呼吁我们珍视方言,讲乡音、守乡愁。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三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贾平凹《秦腔》。 B.沈从文《边城》。
C.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D.郭沫若《凤凰涅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假如你是班长,你班要举办一次保护白族语言的主题班会,你是主要发言人,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及自身认识,就如何保护白语列出班会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房子盖得就没规矩了,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老蔡家动了脑子,在三角地上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不住人,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
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