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25届)二模语文科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72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25届)二模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作诗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面对人工智能(AI),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会受到挑战吗?
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人工智能与文艺的关系,真正要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开始文艺创作,而是我们对于文艺的理解趋向人工智能化。某种程度上,值得担心的是反向人工智能,即人性的智能化,不是机器人变成了我们,而是我们变成了机器人。今天的我们注视着人工智能,也许就是在注视着未来的自己,我们必须警惕科学对人文的步步蚕食。
(选自《光明日报——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
材料二:
①人工智能(AI)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领域,那些包含绘画、作曲、写诗以及写剧本等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它可以主持节目、创作诗歌、唱歌作曲、撰写新闻等。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人类艺术创作时代是否终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而机器人的诗歌写作只是一种模仿行为。
B. 人工智能在“阅读”上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创作出一首诗。
C. 人工智能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人工智能掌握。
D. 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力,能根据数据建立某种模型进行艺术创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这也是人工智能写作无法进行模仿的。
B. 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发现大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可见,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机制中的重要步骤。
C. 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掌握创作的技巧规律后,就能依据模型对各种艺术风格进行复制和个性化创作。
D.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只能是人类给予、输入、编程;而人类艺术创作既可以是前人总结,也可以是亲自体验所得。
3. 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第⑤段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如果要画苹果,就应先调动数据库中的苹果数据,然后逐级提取所需数据建立模型进行绘画创作。
B. 微软机器人小冰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
C. “文学是人学”,人性是永远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部分,只要灵魂没有枯竭,我们就不必担心文学会衰亡。
D. 微软机器人“画家”小冰,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
4. 两则材料在论证特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结合两个文本概括分析。
5. 齐小军即将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面对人工智能(AI)对绘画领域的冲击,他深感忧虑。请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对他进行劝导。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影响及其局限性。材料一通过“薇薇”写诗实例,指出AI虽能模仿文艺创作,但欠缺人类情感和深层次的创造力。材料二详细剖析AI的创作机制,强调其依赖海量数据和深度学习,与人类艺术创作的内在情感和个性化特质有本质区别。文章总结,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创作源于情感与经验的个性,AI尚无法替代人类的艺术创作。整体呈现对人工智能的理性分析,倡导在科技进步中保持人文自信。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创作出”错误。由原文“人工智能在‘阅读’上可以远远超出所有诗人,它可以按照基本的诗歌规则组合出一首诗,但这种组合不是创作”可知,人工智能是“组合”一首诗,而不是“创作”一首诗。选项曲解文意。
C.“已被人工智能掌握”错误。由原文“那些包含绘画、作曲、写诗以及写剧本等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可知,原文是“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选项扩大了范围。
D.“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力”错误。由原文“对于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要学习大量的艺术知识,让自己形成巨大的数据库,再按照相关程序从底层到高层逐级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按照建立起来的某种模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可知,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让自己形成巨大的数据库,但不具备思考能力。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有扶苏
段吉雄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父亲第一次看到“森林”的情景。
满眼的绿色像头顶的云彩,一泻而下,劈头盖脸地俯冲下来,漫山遍野紧密缠绕在一起的树木和灌木层,一浪又一浪地扑过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和浓烈灌进我干涩的眼睛里。从树林里呼啸而出的气息带着潮湿的猛烈,夹杂着浆果的醇厚、青草的甜香、松木的浓郁,还有动物的腥臊,把我团团裹住。远远的,我被这种从未闻到过的气味给彻底征服,像是第一次见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