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5届高三复习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25 7:54: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140字。

  河北省沧州市2025届高三复习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了谁”“依靠谁”和“由谁评判”等重大问题,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了谁”的问题。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主线——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人民至上既是实践原点,也是理论基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文化创新主体,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既是价值创造主体,也是价值评价主体。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权益,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基点。要坚持人民是鉴赏家和评判者,明确“由谁评判”的问题。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因此,检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真正得到了满足。必须坚持人民标准,把人民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摘编自张雅光《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材料二: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惠民,不仅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也意味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文明水位持续抬升。
  进入新时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更加强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广泛多样。各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正是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呼应。比如,各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公共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工作导向。
  B.评价文化建设是否真正有发展成效,要看它是不是让人民得到实惠,是否让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得到满足。
  C.文化既能凝聚人心,又能增进民生福祉;文化惠民能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推动的公共文化服务。
  D.文化惠民没有终点,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惠民工作,在这一点上作者的认识具有前瞻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整体结构是总分式,第一段总说观点,第二、三、四段从三个层面分别论述,逻辑缜密,层次分明。
  B.材料一观点明确,语言简练精准,用词规范、严谨;使用整句和长句,使阐述既铿锵有力又丰富深刻。
  C.材料二整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分说部分结合大量事实论据,只回答了论证角度中“为什么”的问题。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但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相对而言,前者更侧重指导作用。
  3.下列各项文化惠民活动中不能体现“由谁评判”这一人民性意蕴的一项是(3分)
  A.陕西省渭南市政府持续开展“一元剧场”活动,居民花一元钱就可以欣赏一场秦腔大戏,资深戏迷直呼很过瘾、很给力。
  B.上海市政府利用大数据跟踪注册和参与人数,推出广受欢迎的夜游博物馆、线上阅读、上文化夜校等文化活动。
  C.石家庄市打造城市书房,推出“一键借阅,送书到家”业务,致力于让优质文化资源与老百姓“面对面”。
  D.山西省举办乡土文化能人技艺大赛,全省各个县以投票方式从一千多个乡镇、两万多个村中选出参加决赛的10名能人艺人。
  4.材料二中多处使用“比如”来引领大量事实素材,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5.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人民性意蕴,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 人民性意蕴的理论基础 文化惠民
  为了谁 人民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地位 ②
  依靠谁 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主体 ③
  由谁评判 ① 深入洞悉并敏锐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日趋精细化和优质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公平可及,让更多人收获扎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与茶
  梁晓声
  父亲是从不饮茶的。
  1963年我已经14岁了,还没见过茶。但从读过的小说里知道,茶是南方有身份人家待客的饮料。
  1971年,也是春节前,我从兵团回哈尔滨探家。那个冬季多雪而寒冷,父亲原本是准备与我同时探家的,却没成行——他在家信中写的原因是:“建设任务紧张,请不下假来。”
  母亲告诉我,父亲从四川寄回了一斤茶叶,信上说是花8元钱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