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秋学期高三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24 20:16: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900字。

  无锡市2023年秋学期高三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
  2024.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以蜀锦蜀绣为意象的“锦绣之路”,宋代名画《蜀川胜概图》、东方蜀派古琴……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上,传统与现代握手,历史与今天交融,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遗址,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古代典籍……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文明底蕴,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已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为贵”中汲取文化启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理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彰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一脉相承。在古今交融中,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赓续了古老文明,让我们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化难题时,既能运用人类今天的智慧和力量,也能运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肥沃土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材料二: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有所不同。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看法是,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文明可经由媒介在不同客体之间相互传播,而文化则必须由群体内部精神累积方得以产生。
  梁漱溟先生用广土众民、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蜀锦蜀绣为意象的“锦绣之路”寓意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与历史文化传承密切相关。
  B.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定可以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化难题时发挥作用。
  C. 梁漱溟认为,中华文化强调凡事求诸己,存在着过早忽略物的开发,而转向人的内省这一弊端。
  D. 中国式现代化让人民从贫困走向富裕、以体制保证社会长期稳定,使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B. 从钱穆先生对文明和文化的区分看,青铜器、玉器等出土文物,四书五经等典籍本身就属于中华文化的构成因素。
  C.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营建以文化为内核,却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的保障,不免凌空蹈虚,显现出某种困境。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是单向度的,其软弱性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以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来克服。
  3. 下列选项,不适合用来印证材料二中梁漱溟观点的一项是(    )
  A.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雍也》)
  B.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礼记•大学》)
  C.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庄子•逍遥游》)
  D.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墨子•兼爱》)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请分析各有什么作用。
  5. 梁启超曾如此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梁漱溟认为”错,“存在着过早忽略物的开发,而转向人的内省”并不是梁漱溟的观点,在文中的表述是“现在看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朝阳
  任晓雯
  很多年里,马朝阳反复梦见自己,吮着老冰棍,随了父亲,走出大庆展览馆,去往儿童公园。父亲着狗皮帽、杠杠服、大头鞋,看似正要上工。面皮焦黑,手背却被劳保手套捂得爽白,白里浮了点点红,是常年用汽油洗手,染的慢性湿疹。那两爿红白的手,交叠在身后,引了马朝阳,梭行于方亭、长廊、水榭间,“看,油娃雕像。”马朝阳一撇头,父亲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