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970字。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亚位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古往今来都是联通东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早在魏晋之际,中亚粟特人便进入我国中原地区从事商贸活动,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约在我国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在东来西往中,唐朝文化也被带进了古代中亚,进而影响中亚文化的发展。
②唐朝建立之初,即有中亚康、安、石、曹等国来献方物,主动与唐王朝取得联系。太宗贞观十六年,又有史国来朝献。中亚诸国在唐初的朝贡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政治上他们是臣属于西突厥的。高宗显庆二年,唐军灭西突厥。此后,葱岭以东的西域、葱岭以西中亚至波斯的大量政权纷纷归附唐王朝。显庆三年,唐朝设置安西四镇,进一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③调露元年(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对安西发起军事行动,被裴行俭挫败。事毕裴行俭留安西都护王方翼镇守,使其修筑碎叶城以巩固对西域的防卫。根据《新唐书》记载,新修的城池“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这种“四面十二门”的构造是中国古代城镇建筑的典型特征,即方形围城,基本仿照长安城的建制。当时“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宏伟的碎叶城想必给了他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随着参观的外族人增多,唐朝的建筑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访国城镇的修建。
④中亚地区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较深,多使用金银器具。大食兴起后,逐步控制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不允许使用金银器,陶瓷制品于是大范围流行。中亚地区尤其是撒马尔罕的匠人开始模仿烧制唐朝的三彩陶器和白瓷。大食人将撒马尔罕仿制品以及中亚人从唐朝转运来的三彩陶器与白瓷均称为“撒马尔罕陶器”。撒马尔罕仿制的唐三彩与白瓷较为粗糙,形制及釉色比较简单,在撒马尔罕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
⑤至于图像文物中的唐朝元素,最典型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阿夫拉西卜遗址壁画。1965年,苏联考古队于阿夫拉西卜23号遗址发现多处绘有壁画的古建筑,其中1号建筑的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即著名的“大使厅”。厅内四壁均有斑斓的壁画,其中关于北墙的唐朝帝后,研究者普遍认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他们执政时期唐朝在中亚颇具影响力。
⑥画面上的唐高宗形象高大,正在苑中猎豹;武则天则被众宫女簇拥着乘于龙舟之上。意大利学者康马泰指出,武则天所乘龙舟上“龙”头的刻画参照了中亚鹰嘴狮身的格里芬形象,详加比照确实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不是中原固有的形象,可见绘画者或许没有到过中国,未曾见过唐朝的龙舟。至于画中人物的服饰,唐高宗戴幞头、穿长袍、束腰带;武则天与宫女梳双环高髻,着薄衫和红色条纹裙。粟特画工将唐朝服饰描绘得如此接近实际,可能见过相关的实物或图像,这从侧面说明了唐朝的服饰文化已经传入中亚地区。
⑦服饰文化向西传播的轨迹也是有文献可循的,由陆路西行求法的新罗僧人慧超返程途中于开元十五年抵达西域的安西四镇,他在行记《往五天竺国传》中记录到,当地人“依汉法,裹头著裙”。通过陆上丝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在魏晋之际,中亚与我国中原地区的商贸交流便拉开了序幕;后逐渐扩大到文化领域,并大约到唐朝达到顶峰。
B. 唐碎叶城采用“四面十二门”的构造,具有中国古建筑典型特征,一定程度影响了前来参观国的城镇的建筑风格。
C. 从“大使厅”壁画上唐朝帝后像的特点推测,当时的画工可能见过相关实物和画像,但不一定真正到过中国。
D. 早期的质子来到中原,更多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到唐朝,则成为中亚统治者谋求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第②③段内容可以看出,唐朝在中亚地区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并加强了行政管理,为唐朝与中亚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B. “撒马尔罕陶器”中由撒马尔罕人仿制的部分质地粗糙,形制及釉色简单,这说明撒马尔罕人的制瓷技术还不够发达。
C. 随着唐朝在军事上的失败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在中亚影响力锐减,这也致使两地文化交流逐渐走向衰落。
D. 从历史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在中亚与唐朝文明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相信未来还会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全唐文》:其御众使人,则例质妻孥,以为术数。
B. 《册府元龟》:质其种裔,习我华风。
C. 《大唐西域记》:异方宝货多聚此国。
D. 柴达木的突厥碑文: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4. 根据文本,概括唐朝从哪些方面对中古中亚文化产生影响的?
5.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说明中亚对唐朝文化的吸收借鉴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后逐渐扩大到文化领域,并大约到唐朝达到顶峰”错误,张冠李戴,依据原文“大约到唐朝达到顶峰”应该是丝绸之路的发展,而不是文化。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芳草青青王昭君
张梦阳
青青芳草,宛若澄碧的溪水,环绕着你高高的青冢。古人说:“塞草皆白,惟此冢草青。”为什么你无论身前还是身后都永远长青?我怀着这个疑问,不远万里,几经曲折,从你的墓地来到你的故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孕育你的香溪。三峡蓄水后,这条芳香的溪水已经涨成一条碧绿的河流。我从来没有见过这般碧绿的河水,就像画家调出的水彩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