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邢台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66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北梆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剧种,被河北人民亲切地称为“家乡戏”。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听来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因而深受河北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几经改革完善之后,河北梆子几乎遍布河北各地,成为其他剧种无法匹敌的地方剧种,牢牢地在河北农村扎下了脚跟。
但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河北梆子逐渐走向衰落,这种衰落首先从北平、天津等大都市开始,然后蔓延到保定、沧州等中、小城市。开始时在农村衰落的速度还算是比较慢。然而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在农村河北梆子也势头甚微,衰败不堪,清脆的梆子声很少响起了,代之而响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华的马蹄声。河北农村的河北梆子班社纷纷解体,艺人云散,名气较大、造诣较深、条件较好的河北梆子艺人,大多进入城市改习京剧或评剧。条件较差、无力改戏种的,多陷于穷困潦倒境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梆子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全面复苏,并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到了六十年代初,河北梆子进入了全面复兴的局面,但是较以前的辉煌已难望项背。
河北梆子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曾经辉煌灿烂一时,现在陷入尴尬境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相对而言,现在京剧的状况要比河北梆子好一些,因为近几十年来对其进行了许多改革,如打造了《沙家浜》《红灯记》等十来出现代样板戏。河北梆子调门高、唱腔难度大,可以在唱腔上做一些改革和变化,这既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又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改革就要能敢于舍弃,对改得低了就没有原来的味道了的担心恰恰正是河北梆子改革的心理障碍所在。穷则思变,任何事情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几十年不变,甚至几百年不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消亡。
还有就是剧本的推陈出新问题。多少年了,演员换了多少茬,总是那么几出戏,就是再经典的东西也会让人觉得审美疲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改革的思想意识问题。多年来,我们社会各个领域都在改革,唯独河北梆子没有什么改革。故步自封,总是守着那几出唱了几百年的旧戏孤芳自赏。
其实,有时候一出新戏、好戏的出现,就可以振兴甚至拯救一个剧种。剧本要出新,唱腔要改革,首先要有这种改革出新的意识。戏剧界、文化界和有关领导层都得要有这种意识。要能沉下心来,舍得花时间精力去组织创作、打磨好的文学脚本,组织戏剧专家对唱腔设计进行改革、出新,拿出三年、五年磨一剑的精神,不信我们的河北梆子出不了好戏、振兴不起来。
好东西就要传下去,但如何传、传得好,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大课题。因此,要针对河北梆子的发展困境和改革路径进行分析和思考,让改革创新既能跟上时代步伐,跟上现代人欣赏需求变化,又能不丢掉剧种本质特征,探索出一条适合河北梆子发展改革的良路,多出精品,让河北梆子重现往日辉煌,让更多的人喜爱传唱,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臧晓峰《河北梆子发展困境及改革路径浅析》)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历史悠久,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河北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
B. 河北梆子由山陕梆子蜕变而来,逐渐发展成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逐渐衰落,直至班社纷纷解体,艺人云散。
C. 河北梆子调门高、唱腔难度大,传统艺人认为改得低了就没有原来的味道了,不肯像京剧那样改革唱腔,打造新戏,所以复兴势头不如京剧好。
D. 河北梆子剧院积极求新求变,结合观众喜好,开展线上投票,利用新媒体进行直播,挖掘雄安新区文化资源创作新剧目,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均谈到了“创新”对振兴河北梆子的作用,材料一强调转变思想的重要性,而材料二则列举了具体的创新举措。
B. 河北梆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发展 尴尬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河北梆子自身的特点和人的改革出新意识。
C. 习总书记的回信对戏曲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指明了发展方向,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对戏曲传承发展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
D. 河北梆子《瓦桥关》《荷花淀》这些新剧目为广大剧迷认可喜爱,说明我们在河北梆子的创新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3.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改革路径的一项是( )
A. 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宝莲灯》《秦香莲》《打金枝》《教子》《杜十娘》《钟馗》”等在石家庄拉开帷幕,吸引了老一辈的戏曲爱好者前往观看。
B. 为了精心打造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主创团队曾前往密云水库展览馆等地进行采风调研,反复打磨剧本,融入新时代背景,在唱腔上改革创新。
C. 京津冀河北梆子梅花奖演唱会唱响德州大剧院,此次出演的多为优秀的老艺术家们。老戏迷们又可以听到老戏的核心唱段,目睹老艺术家们的风采。
D. 地方政府向国家申请河北梆子戏曲文化专项资金,通过研讨确定出资金分配对象以及比例方案,以保证河北梆子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的生存及发展。
4. 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简要分析。
5. 河北梆子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像京剧那样改革唱腔”错误。由原文“相对而言,现在京剧的状况要比河北梆子好一些,因为近几十年来对其进行了许多改革,如打造了《沙家浜》《红灯记》等十来出现代样板戏”可知,京剧改革在于打造了《沙家浜》《红灯记》等十来出现代样板戏,但京剧改革唱腔,于文无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他,独自一个,在这黄昏的沙滩上彳亍。
什么都看不分明了,仅可辨认,那白茫茫的知道是沙滩,那黑漆漆的是酝酿着暴风雨的海。
远处有一点光明,知道是灯塔。
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
猛地,①天空瞥过了锯齿形的闪电。他看见不远的前面是黑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