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19 22:29: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980字。

  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文学思想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一面不应过分夸大,否则,就必然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一直作为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文学思想自然也是以儒家为主,许多大作家大诗人的思想也以儒家为主,那么他们怎么还能创造出无比灿烂辉煌的中国的文学艺术呢?换言之,在封建的僵化的文学思想的钳制下,如何会产生出优秀而美丽的动人的文学作品呢?
  实际上在儒家文学思想中还有另外的一面。这里只提出先秦时期儒家的“文质彬彬”“辞达而已”和“尽善尽美”“美善相乐”简略讨论一下。
  “文质彬彬”的说法见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很显然,“文质彬彬”不是论文的,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既要质朴,又要文雅,两者应兼备。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对一个“君子”来说,“仁”是他的“质”,“礼”是他的“文”,“文质彬彬”就是内在的“仁”与外在的“礼”要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在这里“文质彬彬”还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还没有延伸到文学理论层次,但是潜藏着转化为文学理论的可能性。果然后来被汉代后期的扬雄转化为文学理论问题。他在《玄文》中就肯定了“天文地质,不易其位”这种万物皆文质相符的说法,为“文质”延伸来论文章和文学准备了条件。扬雄在《玄莹》篇明确地把文质关系问题当成一个文论问题,第一次把“文质”问题转化为文章写作问题。他的论,点是“文以见乎质,辞以睹乎情”。“文”与“辞”相对应,“质”与“情”相对应。文质相兼,就是文辞兼备。就是说,文学作品既要情质素朴,但又要文采斐然。杨雄的观点当然还是从孔子的“文质彬彬”那里借鉴而来的,但这种借鉴与发明对儒家文论是重要发展。
  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就更进一步发挥:“圣贤书锌,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的意思是,圣贤的著作,都可以叫作“文章”,那不是文采斐然吗?水性动才会有涟漪,树木实花朵才鲜艳,可见文采依靠情质。虎豹要是没有美丽的皮毛,它们的皮不就和犬羊一样吗?就是用犀牛兕牛的皮革制披甲,还要靠朱红的漆来上色呢,可见情质又有待于文采的配合啊!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还有一些“文质”问题的论述,其贡献在于充分肯定了文学作品有两个元素,那就是情与采,情要“质”,采要“文”,情采结合,文质相符,文学创作才能达到极致。
  与“文质”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理解孔子的“辞达而已”。有的论者对孔子写文章只要“辞达而已”有误解,认为孔子要求的“辞达”只是文字通顺而已。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孔子要求的不仅仅是文字通顺而已,是很高的要求。对“辞达”解释得最好的是苏轼。他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这可以说深得孔子“辞达”论之精髓。“辞达”从内容上看,不能“不及”又不能“过”,要求内容和形式都“到位”,要求恰到好处;从形式上说,则不能言辞粗鄙,但又不必华丽过分,也要表达得恰到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表达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都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儒家为了自己的言论流传和留传的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文学思想中的“另外的一面”是指儒家思想促进文学艺术进步的积极一面。
  B. “文质彬彬”的说法来自《论语》,是孔子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对君子提出的要求。
  C. 扬雄和刘勰对“文质”的看法有相通之处,但扬雄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明显大于刘勰。
  D. 孔子要求的“辞达"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恰到好处,苏轼对此解释得最为深刻恰切。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文章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隐含不满,认为其对文学思想有钳制作用。
  B. 作者将“文质彬彬”“辞达而已”和“尽善尽美”“美善相乐”拿出来讨论,是因为它们简单明了容易说清。
  C. 儒家既宣扬“善”这一社会道德伦理,也宣扬“美”,说明儒家对文学艺术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有清醒认识的。
  D. 儒家文学观念中的艺术性和娱乐性相对于社会功利性来说是次要的,但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说其重要性不可或缺。
  3. 下列各项与原文中的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 朱熹诠释“尽善尽美”:“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
  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皆理深辞达。
  C. 韩非子认为:“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D. 古罗马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4. 有人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删去,请你列出不可删去的理由予以反驳。
  5. 请结合文本观点分析下面这段文字怎样体现了儒家的人格理想与诗性的追求。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 “但扬雄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明显大于刘勰”于文无据,原文“扬雄在《玄莹》篇明确地把文质关系问题当成一个文论问题”“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就更进一步发挥:‘圣贤书锌,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并未比较两人贡献的大小。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袍(节选)【注】
  何骑鳌
  乌云一早便沉沉地压在山顶,午时终于大雨倾盆。①山中五月干旱,难得来了这么一场暴雨。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提了锄头冲出家门。
  母亲说你们哥儿几个好好在家待着,一会儿雨停了我跟你爸要去抢施背包肥。雨还未停,母亲就打着伞背着碳酸氢铵往山腰芭谷地去了。何小成猫了身,躲过哥哥们的目光蹿出后门,从一家又一家的屋檐下溜出村子,去稻田缺口处逮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