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670字。
成长之光 师恩难忘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着“学习生活”选编课文,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也呈现了不同的教师形象。学习本单元,要求掌握默读方法,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借助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本单元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严慈相济的师者形象;《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小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走向“光明”的故事;《<论语>十二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闪烁着至圣先师的学习智慧。三篇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但均与学习生活相关,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师生关系,呈现了教师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单元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本单元,从古今中外的作品中感受师生情,写下你和你的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编辑作品集《成长之光》。”这一核心任务聚焦学生写作,与本单元阅读教学紧密相关。具体设计思路是:基础积累,文言梳理,制作名家简历;聚焦课文人物描写,赏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比较阅读,感受师恩情谊,感悟恩师对作者的影响;筛选写作素材,创建写作锦囊,撰写“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
【单元知识建构】
【课标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概括、人物描写与关键语句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经历,在阅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对人物形象缺乏整体和细部的把握。大多学生无法从人物描写的语段中分析人物形象,没法从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中分析人物形象。
因此,借助人物描写、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基本写法,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学习默读方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并归纳课文中不同老师的特点;
2.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速读课文,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分析不同位置关键语段的作用。
二、思维目标
1.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2.对比课文中儿童与成人的不同视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