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740字。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与此同时,一种名为微塑料的污染物悄然“登场”。微塑料不仅难以被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拦截,还能轻易穿透土壤颗粒,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淡水资源短缺和微塑料污染的双重作用下,淡水资源的“保卫战”(甲)已经打响。
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具有形状多样、非均匀的特点,并且难以通过肉眼分辨。微塑料在水中富集,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乙)。2018年,研究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微塑料碎片。2019年,珠穆朗玛峰顶峰附近的积雪中又出现了微塑料的身影。
微塑料根据不同来源,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初生微塑料主要作为工业原料或添加剂,如化妆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微珠),以及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此外,洗衣时衣物纤维的脱落、塑料包装材料的分解等也会产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则是由于大型塑料废弃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逐渐破碎形成的。这些过程包括磨损、紫外线辐射、冻融循环以及生物降解等,这些微塑料通过废水处理厂的排放、河流的运输等途径进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目前,针对微塑料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分离、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等方法。物理分离主要通过筛分、过滤等方式将微塑料与其他物质分离,常用于污水、海水等水体中的微塑料处理。物理分离技术能够迅速将微塑料从水体中分离出来,操作简便,易于实施。但是该方法去除效率低,难以去除纳米级别的微塑料。化学降解则利用化学试剂在特定的条件下将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常用于固体废弃物的废水中的微塑料处理。这种方法能够将微塑料完全分解为小分子,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微塑料处理。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较高,并且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将微塑料降解成气体、水和对生物体无害的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微塑料处理应用较多。生物降解法在微塑料的分解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并且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精确控制。
2024年7月19日,中国科学家在《自然一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通过高效界面太阳能蒸发平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该蒸发平台在生产淡水的同时还能去除水中的微塑料。水蒸发平台是生产淡水的基础,它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促进水的蒸发,达到降低水中离子浓度的效果。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商业碳毡作为基础材料,制备了水蒸发平台。碳毡是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和亲水多孔结构的三维材料,该材料能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其多孔结构有助于水分的快速传输和蒸发,大大提高了淡水的生产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三维太阳能蒸发平台在1个太阳光照强度下,蒸发速率为2.10千克每平方米每小时,是纯水蒸发速率的4.5倍,并且在不同溶液(不同pH值、微塑料浓度和尺寸)中均表现出稳定的蒸发性能。
研究者通过“嫁接”的方法,将聚乙烯亚胺负载在碳毡的表面,制备了“碳毡—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聚乙烯亚胺中含有丰富的氨基基团(对微塑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赋予了该复合材料去除水中微塑料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碳毡—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搭建的水蒸发平台在1个太阳光照强度下,经过6小时,微塑料的去除率达到100%。
针对目前面临的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被微塑料污染的双重问题,研究者设计的太阳能水蒸发平台提供了“双赢”的解决方案。在真实海水环境中,太阳能蒸发平台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海水中的微塑料和颗粒物,还能显著降低离子浓度,其制备的冷凝水达到世界相关饮用水标准。
微塑料已经成为国际广泛关注的四大新污染物之一,其在水中的富集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还在慢慢地毒害着人类的身体。水中微塑料的去除已经迫在眉睫,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借助科技的力量战胜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挑战。
(节选自石畅《科学新突破!水中微塑料还可以这样清除》)
材料二:
微塑料的摄入途径主要有两个:食物和饮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消费的食物链中。例如,瓶装水中常常检测到微塑料颗粒,尽管这些颗粒对健康的具体影响还在研究中,但初步数据表明,它们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作用。这些颗粒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造成干扰,导致消化不良、炎症或其他胃肠道问题。
在食物方面,海洋生物如鱼类和贝类由于直接摄入环境中的微塑料,也将这些颗粒传递给了人类。当我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海产品时,微塑料颗粒进入体内的机会就增加了。研究显示,微塑料能够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进而在体内积累。长期积累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可能与某些类型的癌症相关联。
此外,微塑料可能携带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会在塑料表面附着并随着微塑料一起进入人体。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影响荷尔蒙水平,进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
(节选自胡庆发《微塑料有多可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塑料是污染物,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很难拦截它,地下水也会被其严重污染,解决其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B.无论是初生微塑料还是次生微塑料,都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它们进入自然环境后,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C.中国科学家为解决去除水中微塑料问题展开专门研究,2024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D.人类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微塑料,现在微塑料已经出现在人类日常消费的食物链之中了,而且很难避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里亚纳海沟和珠穆朗玛峰都发现了微塑料,说明微塑料在环境中已经广泛存在。
B.化妆品、衣物纤维、塑料包装材料等日常用品都可以产生微塑料,因此很难防范。
C.中国研究者设计的太阳能蒸发平台实用高效,能解决困扰人类的去除微塑料难题。
D.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可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必须要认真对待。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一中中国研制的水蒸发平台优势的一项是( )(3分)
A.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促进水的蒸发,降低水中离子浓度。
B.使用商业碳毡作为基础材料,有效提高了淡水的生产效率。
C.将聚乙烯亚胺负载在碳毡表面,微塑料去除率达到100%。
D.蒸发速率高,且能在不同的溶液中表现出稳定的蒸发性能。
4.请分析材料一前两段甲、乙两处引号的作用和表达效果。(4分)
5.“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在解决微塑料污染问题上,中国科学家没有缺席。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此事件中体现了中国科学家怎样的精神。(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金
张琳
小张提干不久,调入炮校后勤工作。办公室里,从大校到少尉五六个人,小张是少尉,军衔最低,因此,一到这里,就承揽了到茶炉房打开水的工作。第一次去茶炉房,小张一手拎着一只竹编壳子的热水瓶。出门左拐,走到这排办公室尽头,再拐过墙角,远远看见,茶炉房前的空地上,一身穿军服须发花白的人,正一板一眼地打着太极拳。近了才发现,那人看相貌也就五十岁上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