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省级联测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070字,答案扫描。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高三省级联测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要汇聚共筑繁荣的动力。中国有句古语“仁者爱人,智者利人”,拉美也有哲言“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阿拉伯谚语则说“人心齐,火苗密;人心散,火不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的不是制造分裂的鸿沟,而是架起沟通的桥梁;不是升起对抗的铁幕,而是铺就合作的坦途。我们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目的就是要实现增长机遇的普惠,推动发展道路的包容,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地球村”里的国家共谋发展繁荣,让共赢的理念成为共识。
——我们要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世界各国犹如乘坐在同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这艘船承载的不仅是和平期许、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还承载着文明多样性和人类永续发展的梦想。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中方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旨在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促进各种文明包容互鉴。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
(摘编自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70年前,面对“处理国与国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促进全人类发展与进步”这一重大命题,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团结合作、共筑繁荣是自古及今许多国家的共识,这一点对今天全球各国人民的福祉来说至关重要。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后相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弘扬和升华。
C.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步力量,中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力量。
D.材料二论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价值和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放包容的文明倡议基于人类社会发展中各国文明彼此成就的历史事实,有切实的可行性。
B.材料一的两点倡议结构上并列、内容上互补,前者侧重经济发展层面,后者侧重文明发展层面。
C.70年前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命题是为了给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标杆。
D.在推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是倡导者,也是实际行动者,这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中倡议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亚洲地广物丰,人口众多,文化多元,发展多样,地区国家之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合作交流日益深化,所以过去几十年总体保持稳定。
B.联合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经历了各种风雨,遭遇到强权政治的冲击,但仍然是当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C.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周边24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
D.从罗马帝国与汉朝时期开始,东西方早期的国际贸易商队为西方带去了中国的陶瓷和茶叶,为中国带来了欧洲的香料,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4.材料一运用修辞使语言深入浅出,更能凝聚与会者的共识,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之问,中国作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地铁里的土去哪儿了
李辉
“你说,修地铁的时候,原来的那些土都到哪儿去了?”
从天安门西站刚坐上地铁还没到西单,刚刚还一脸兴奋的李老三突然满面愁容地问我。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李老三为啥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毕竟,我们是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
我们老家的村子叫陈家沟村。祖祖辈辈,村里的人从来没挖过这么多这么深的土。
一个人,比如我们村里的人,比如李老三,就算和土打了一辈子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