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370字。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苏秦)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余里,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材料二: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夫功哉?且失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B. 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C. 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D. 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佃作,是指从事农业、从事耕作。古文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耕耘、稼穑、拽耙扶犁等。
B. 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与《屈原列传》中“齐与楚从亲”相同。
C. 素餐,与汉语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D. “所以自为也”中“所以”一词的理解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不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在游说燕文侯时,巧用假设和对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国当时面临的周边形势,并且最终凭借自己的一番言辞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盟。
B. 苏秦指出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而免除了战乱,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联赵抗秦才是燕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
C. 材料二中苏秦通过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参三个人物,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做“进取之臣”,不断自我完善。
D. 苏秦认为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是因为他们讲策略、知变通,不拘小信。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2)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在功劳方面使处在危亡之中的燕国存活了下来,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
“为足下”是“使”的状语,共同作“臣”的谓语,所以应在“使”后面断开,排除AB;
“臣不信”是“言”的宾语,不应断开,所以排除D。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0小题,3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再造一条河
王东梅
那一年,我爷爷是个战斗英雄。我爷爷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经历过的大仗小仗数也数不清,身上的一处处伤疤见证了他的勇猛。
也是那一年,爷爷跟随大部队转战到一个叫南泥湾的地方。这里除了漫山遍野的荆棘荒草,人都见不着几个。我爷爷问首长:“没有人,和谁打仗啊?”首长一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