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 20:04: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760字。

  高三语文考试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说到抑郁症,社会上对这一疾病还存在不少误解和轻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矫情”“软弱”“想太多”。实际上,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
  在当前情况下,出于对疾病的耻感,抑郁症患者自身也存在讳疾忌医的情况。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让抑郁症消失在萌芽阶段。抑郁症有两个关键的判断症状: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如果患者或身边的人提前通过各类科普宣传了解到相关知识,那么无论是表面和平的“微笑抑郁”还是更加典型的抑郁症状,都可能更快被发现。在抑郁症面前,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将是患者保护自己、公众保护他人的一道护城河。
  此外,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畅通抑郁症的求助与治疗通道同样重要。目前各类心理咨询热线、网站泥沙俱下,有的信息平台更新不及时,有些甚至无人应答。预防抑郁症发生,需要畅通咨询、治疗渠道,建立权威平台,及时更新信息,将各个正规资源节点汇成线,连成网,惠及每个需要的人。
  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预防抑郁症发生,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小到家庭、学校,大到社区、城市,每个人都应该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流动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点点善意,将涓滴成河,涌动着支持的温暖,浇灌着生活的希望。
  (摘编自魏晓敏、汤剑蕾《凝聚社会力量,关爱抑郁患者》,《新华日报》2023年7月11日)
  材料二:
  2023年10月10日,《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在“联合起来,消除病耻”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无需抱歉”抑郁青少年艺术作品展上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渡过抑郁患者社区共同发起。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异质性精神障碍疾病。今年,国家卫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等披露的相关数据表示,近十年来全球尤其是中国抑郁症患者增速较快。
  B. 材料二中王钢副主任强调,青少年常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生活问题,从而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要关爱抑郁症患者,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D. 材料三认为生理变化、年龄偏大、收入低下、非在职人员、有家族精神病史等是焦虑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
  2. 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及早发现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这两个关键的判断症状,才能让抑郁症消失在萌芽阶段。
  B. 材料二《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以翔实的数据证明,青少年阶段是抑郁障碍的高发期。
  C. 材料三受心理情绪、生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女性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要高于男性。
  D. 材料三一个人受制于遗传因素就大大增加了得抑郁症的可能性,但是否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着眼于关爱抑郁症患者,从预防抑郁症发生的必要性、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 材料三第1段,主要分析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以及女性抑郁症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C. 材料一使用具体数字更有说服力,运用“护城河”“泥沙俱下”等比喻使说理形象化。
  D. 材料三第2段采用对比、类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层层递进,分析焦虑症状的不同成因。
  4. 《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启动的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5. 抑郁症的存在伴随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美国在1840年心理疾病普查时,首次将抑郁症列为七大心理疾病之一。那么,如何减少抑郁症带来的伤害?请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近十年来全球尤其是中国抑郁症患者增速较快”错误,原文只是提到了“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并未提到中国增速较快。
  B.“青少年常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生活问题”错误,原文是“当我们无法科学识别的时候,常会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压力大、不够坚强等生活问题来看待”,此处的“我们”指的是社会大众。
  C.“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误,材料一“惠及每个需要的人”,是从关爱社会上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出发的;材料二“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活动”,是从关爱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的,两则材料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不同。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渐行渐远
  范小青
  在老头自己的印象中,“老”,差不多是从他六十五岁那一年开始找到他、缠上他的。
  其实,“老”从来都不是突然而至的,它是慢慢渗透过来的,但是对于老头这样从来不认为自己会老的人来说,“老”就是突然而至的。
  开始的时候,他很不适应,不愿意承认,甚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