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Ⅲ)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000字。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VⅢ)
语文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绘画可以大致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科。其中,宋代花鸟画最具备写实主义的特质。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模仿自然,逼近真实,是宋代花鸟画普遍的追求。其写实程度至今仍可与身边的自然景物一一观照。这样的绘画传统,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在我研究的174幅宋画作品中,大部分为花鸟画,也包括了少数含鸟类图像的山水小景和人物画,可辨识到具体物种的达到了88%。其中的鸟类图像,大致可分为工笔可辨识(68%)、工笔不可辨识(2%)、简笔可辨识(20%)、简笔不可辨识(10%)四大类,其中可辨识鸟类共计67种。由此可见,以五代西蜀时期黄签为代表的宋代花鸟画家,不止描绘身边熟悉的鸟类,还大量记录了偶然闯入视野,包括猎捕和观察到的鸟类。
系统分析梳理宋代花鸟画,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我国宋代就已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传统。虽然当时的画家并不一定认识笔下的每一种鸟类,也未必为每一种鸟类命名,但这些画作充分说明,他们是了解并能够区别不同鸟类的形态特征、行为和生态习性的,这是我国格物穷理、格物致知传统的体现,更与西方的博物学殊途同归。
宋画中大量陌生、偶然出现的鸟类的存在,说明宋代花鸟画家在创作时,直接取材于野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生”。这也说明,写生并非只是西方美术的传统,更是中国绘画早期的传统。不仅《宋画全集》中大量存在以“写生”命名的作品,如写生珍禽、写生蛱蝶、写生草虫、写生栀子、写生紫薇等,画史论著中也有不少关于“写生”的论述。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佚名《绣羽鸣春图》,为我们留下了宋代花鸟画写生的证据:画中白鹡鸰的脚上多了一根细线。画家有意无意留下的这根细线,解答了我们的困惑:宋代的画家,很可能是活捕这些鸟类,然后用一根细线绑在其出没的环境中——或地面或树枝上,任由其跳跃,用于观察和描摹写生,这样形和神就都兼顾到了。
写生求形似,写意求传神。一幅花鸟作品,如果能够做到形神兼备,应该算是上品了。但宋代画家的追求不止于此,他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理”字。
苏轼在《净因院画记》中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文同更进一步说:“于形既不可失,而理更当知,生死、新老、烟云、风雨,必曲尽真态,合于天造,厌于人意,而形理两全,然后可言晓画。”他们所强调的“理”到底是什么,对于“晓画”和创作如此重要?对此,普遍的解释是,苏轼和文同所指的“理”,与宋代理学的兴盛有关。该学说认为,万物的背后,必有一“理”。其中的“理”,接近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道理”和“原理”,或者“客观规律”。
通过研究发现,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体现在宋代花鸟画家的创作细节之中。以上海博物馆藏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的《雪树寒禽图》为例。图中画了一只楔尾伯劳矗立于冬季树叶尽脱的荆棘枯树枝头。对于南宋都城临安来说,楔尾伯劳属于冬候鸟,主要栖息在乡郊旷野地带,多单独活动。它有一个特殊习性,喜欢把猎取的小动物贯穿在荆棘或细枝上,所以,伯劳往往和荆棘枝条同时出现在画中。李迪所画不仅形态写实,姿态传神,在鸟类与季节、环境、食物的关系上,在鸟类栖息等行为方面,均能严格遵循画理。系统梳理现存的宋代花鸟画,我们会发现,类似《雪树寒禽图》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形理两全”是宋代画家的普遍追求,甚至是最高追求。
(摘编自陈水华《宋代花鸟画的写实精神》)
材料二:
中国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伟大的成就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大题材。花鸟画概念较宽泛,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竹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除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外,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关系,具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艺术大致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题材,其中尤以花鸟画为最能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留存大量佳作。
B. 中国花鸟画有工笔、写意等三种类型,宋代画界提倡对景写生,形成花鸟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C. 统计显示,宋代花鸟画家注重观察,既描绘其熟悉的众多鸟类,也记录一些偶尔见到的陌生鸟类。
D. 写意花鸟与工笔花鸟的最大区别在于,写意花鸟画着意营造意境,笔底带有作者的“神”和“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宋代花鸟画发现,早在我国宋代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萌芽,对西方博物学的诞生有一定启发。
B. 《宋画全集》和我国画史论著中有许多以“写生”命名的作品或相关论述,说明写生并非西方美术传统。
C. 在陈水华看来,花鸟画如果只是形神兼备,尚不能称之为上品,还得尊重客观规律,追求“形理两全”。
D. 写意花鸟画手法简练概括,强调“以意为之”,其表现的不仅是具体物象,而且还有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B.
C. D.
4. 下列对材料二中关于写意花鸟画运笔技法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锋:
B. 侧锋:
C. 逆锋:
D. 震笔:
5. 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角度不一,行文思路也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中尤以花鸟画为最能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国画艺术在世界画坛中有着伟大的成就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知,文本强调了中国画艺术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未表示花鸟画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水工
陈来峰
认识老钱,是在搬进新家之后。他是一个送水工,16.8升的一桶水在他手里跟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样,任其摆布。①当然,要扛着它噔噔噔地爬上五楼,他也要呼哧带喘的。
等老钱将水放在饮水机上,我递上水票,满是钦佩地打趣:“老兄好气力!这要是在电影里,你演鲁智深都没问题。”
老钱倒是很客气,笑着说:“我可演不了,人家能倒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