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140字。
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中西南地区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存在峰林、峰丛、洼地、峡谷等地貌。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决定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容易引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致使基岩大面积裸露或地表石砾堆积,进而导致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石漠化问题突出。石漠化不仅带来水土流失加剧、旱滂灾害频发、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等生态问题,还造成人口贫困、经济落后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存空间。
为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一系列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进行多方位的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调查结果显示,2005-2016年,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面积减少了30%;2016-2021年,石漠化发生率下降7.36%,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林草植被状况持续向好,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然而,石漠化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仍有722.32万公顷石漠化土地尚需治理。
针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我国有多种工程技术可以运用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治理中。
陡坡开垦是造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土壤流失导致的土地石质化是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的核心。西南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连续分布、成土速率低、土壤总量少、允许土壤流失量小,在坡耕地上开展耕作不仅破坏了土壤的肥力、抗侵蚀性、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及地表植被等,还加速了土壤地表、地下流失和生物流失,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基于这种情况,“坡改梯”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中应用范围非常广。实施坡改梯工程,能有效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增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喀斯特地区地貌的特殊性使该地易受影响,进而导致该地区土地退化、石漠化问题突出。
B. 石漠化已成为目前西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它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C. 2016-2021年虽然我国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比上一周期更少,但是植被覆盖相较却显著增加。
D. 目前喀斯特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土壤圈、生物圈、岩石圈、管理圈等八大圈层。
2. 下列对于材料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先通过喀斯特地貌引出生态问题,然后从治理现状和治理方法上进行论证,思路清晰。
B. “土在楼上、水在楼下”采用引用论证,强调喀斯特地区水土资源不配套,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C. 材料二用图表的方式,呈现了目前喀斯特地貌存在的问题、存在领域和对策建议,清晰直观。
D. 两则材料在语言上呈现出相似特征:信息量大但表达精练,又使用丰富的修饰语让语言生动。
3. 下列清代云南官员所意识到的云南环境问题,与材料一最匹配的一项是( )
A. 丽江县正堂认识到因为“年深日久”的“挖土、采樵、放牧”致使“每遇水潦,时有倾圯,以至山骨暴露,怪石嶙峋”。
B. 加分州知州认识到“所发生之泉源,所关甚巨”,但有粗鄙小人“行砍伐、开挖、烧炭,使泉源无所庇护,致有干涸之患”。
C. 石屏州署州周勋住持疏浚海口,认识到因为“水口河道篝山多破,一经雨水,沙石下行,(河道)每遭阻塞”。
D. 云南巡抚岑毓英目睹会泽县因举办铜厂,致使各山树木稀少。永昌府知府陈廷焴看到当地“山之木濯濯然”。
4. 根据材料一,下面表格空缺处内容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表格名称 ①
技术名称 实施背景 作用机理
坡改梯工程 陡坡开垦导致土壤流失 ②
③ 特殊的地质地貌,导致水源漏失、深埋 缓解灌溉缺水现状,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能源工程 ④ 减少植被破坏,抑制石漠化形成和发展
A. ①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工程技术情况
B. ②有效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增加入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C. ③集雨工程
D. ④过度砍伐树木售卖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5. 云南石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地势地貌的最好范例”,然而,石林景区人类活动的加剧,带来了一系列生态失衡的问题。有学者在对石林旅游生态建设评价过程中发现,大小石林景区已被判定为退化性景观,亟需对其进行生态修复。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对石林景区喀斯特地貌生态修复提出建议。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石漠化已成为目前西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自然段原文“石漠化不仅带来水土流失加剧、旱滂灾害频发、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等生态问题,还造成人口贫困、经济落后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中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加剧、旱滂灾害频发、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等生态问题,并不是石漠化。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张晚风点灯
东 君
十七岁那年,我辍学在家,干体力活儿嫌身子板太单薄,干手艺活儿嫌手不够利索,只有一张嘴,除了吃饭,还能讲闲谈,唱小曲,逗人一乐。但我那位干圆木活儿的老爹说,虫儿也会讲闲谈,雀儿也会唱小曲,算不得什么本领。我想我得学会一样本领,不然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