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2023-2024学年高2021级高三第十六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900字。
高2021级高三第十六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景平:杨教授,在《敬畏口罩外的微生灵》(下称《敬畏》)的创作谈里,您谈到创作这篇散文作品的时候引入了科学视角。应该说,生态散文如果没有科学审视,可能弱化其生态意蕴;而科学视角,如果没有文学审美也可能成为单纯的科普作品。那么,请您谈谈,您在生态文学作品中是怎样以科学性支撑文学性,以文学性张扬科学性的?也就是说:您所言的“启智启美”是怎样实现融合并完成的?
杨文丰:我认为引入科学视角,对散文实现“启智启美”,是非常有帮助的。而科学视角引入与否,前提取决于作家的认识和态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倘若科学时代的文学还回避或不注重包含科学元素,我以为至少在反映时代的深度上会有所局限。中外许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超越了文学范畴,其超越的地方,在更广更深意义上拓展了文化视野。引入科学视角,无疑可让作品增加文化含量,何况成功的生态散文,意义也必将会大于文学。比如《沙乡年鉴》和《寂静的春天》,哪一部不是意义超越了文学呢?
当然,对在写作中引入科学视角的认识,任何人都会有个过程,我也曾经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至今依然在探索。在生态写作中引入科学视角时,要警惕文学散文与科普作品的分界;而且,如果你写入的科学内容并非生态科学或生态思想,那么可能成为科学散文,但却不可能是生态散文。科普作品以科普为目的,文学仅是手段;生态散文并不排除有适度的科普性,科普亦属启蒙,启蒙对民众来说任何时候都仍需要,而生态散文的写作着力点或终极目的,却是追求思想和审美效应,即“启智启美”。这就涉及将生态科学或生态思想文学化,否则难以产生“启智启美”效应。
我引入生态写作的科学视角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和科学思维。我的写作中,科学视角主要是作为认识物事的望远镜、透视镜、显微镜和解剖刀;科学视角主要是写作的手段,以能更精准地写出物事的真度、新度、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展现自然美、客观规律美和揭示哲理美,利于感悟社会、人生和展开文化批判。当然,具体写作中也可能有部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会被直接化为文字的“骨肉”,这种情况在《敬畏》中亦有。只是,此类“骨肉”已然经过作者思考火刀的敲击,有了体温。
我喜欢以情感和思想将整体的科学知识融解、分解,与文学性融合后星散于一篇作品的多处,这类似于让阳光透过三棱镜而散炫出七彩色光。我不喜欢将科学知识似大山一般太集中地堆积。凡是思考得到火候的科学元素,情感的发酵也会被为成熟,引发情感与思想的互动互激现象,联想和想象纷至沓来,这表明科学性和文学性已深度融合。
科学视角可成为作家忧患的推进器、思想的新发地和文化批判的起跑线。每一位想有所作为的作家,都会将作品作为艺术品来经营,这体现了作家的职业素养,引入科学视角,以求散文蕴含更多维、更丰厚的美学效应,并非只是作家由于美学上的考虑,在当今这时代,也是作家尊重读者的修行,对我,也是个性文体风格建构的一个举批。
(节选自李景平《生态文学的审美与科学精神的审视——杨文丰访谈录》)
材料二:
生态散文与其他跨学科的文学创作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在恪守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同时保持文学自身的特点。虽然生态散文与生态学存在某种同构的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识到科学元素有助于深度反映当下时代特点,杨文丰在创作中引入了科学视角。
B. 好的生态散文作品不会去堆砌科学知识,它会更注重科学性与文学性的有机融合。
C. 科学视角能够深化创作思想,作家的职业素养及个性风格需依赖科学视角来形成。
D. 《沙乡年鉴》的诗性描述让科学事实有了美的影像,有助于发挥这一作品的科普功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李景平 提问看,主持人对访谈话题应有鲜明的观点,这是访谈的必备前提。
B. 作家只有具备科学视角并自觉将其引入文学创作,其作品才能有开阔的文化视野。
C. 《敬畏》一文中写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经过了作者的感性化和文学化处理。
D. 生态散文应具有美质和独立品格,追求实用价值会导致其审美属性的异化和失落。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郦道元《水经注》涉及地域景观及风土人情,涵盖文化历史、水利地理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B. 沙青《北京失去平衡》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揭示出北京地区八十年代缺水的严酷现实和真实原因。
C. 郁达夫《故都的秋》将情感融入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写,唤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D. 杨海蒂《这方热土》用鲜活的笔法书写海南热带雨林,将纷繁复杂的生物王国化作瑰丽的山海诗章。
4. 请根据材料相关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将表格信息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7个字
类别 主要特征 科学视角 功能
生态散文 兼具科学美和诗性美 生态科学知识、规律和思维 B_____
科普作品 A_____ 包括但不限于非生态的科学知识与思想 科学启蒙
5. 作为访谈对象,杨文丰的回答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作家 职业素养及个性风格需依赖科学视角来形成”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科学视角可成为作家忧患的推进器、思想的新发地和文化批判的起跑线。每一位想有所作为的作家,都会将作品作为艺术品来经营,这体现了作家的职业素养,引入科学视角,以求散文蕴含更多维、更丰厚的美学效应,并非只是作家由于美学上的考虑”可知,原文说的是“科学视角可成为作家忧患的推进器、思想的新发地和文化批判的起跑线”,并没有说“作家的职业素养及个性风格需依赖科学视角来形成”。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时间大踏步地迈进了一九八零年,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
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作为一个已经意识到自己男性尊严的人,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