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37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翠翠的血缘里有着母亲的遗传基因,潜藏着与这个世界不和谐的因素。翠翠母亲的死成了重压,使老船夫对孙女的婚事那么慎重,那么举棋不定。翠翠简直是碰不得的,而且是他的一个心病,这里面包含了他对女儿的赎罪。可因为他太小心了,太想把这件事做好,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被他搞得复杂化了,又是走车路,又是走马路,人家走了车路以后,他又觉得这样不好,又要去征求孙女的意见,甚至从来就不把话说清楚,绕来绕去,把大家绕得都误会了。这里的人都没有那么多的心计,常常是直来直去的,他这么绕来绕去,很有文明人的样子,人一讲文明,事情就搞乱了。
后来兄弟俩同时爱上翠翠,两个人商量了个代唱歌的滑稽办法,那代唱的声音里有没有爱的成分?兄弟俩都很有诚意地来做这件事情,这一点无可置疑,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女孩子在这场游戏中处于什么位置,这实际上是让她落到一个很虚伪的骗局中。所以写到翠翠对兄弟俩唱歌这件事情的反应竟是一个梦。那天晚上,其他几个人都紧张地醒着,唯有翠翠一个人在昏睡,在做梦,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梦,感到了一个灵魂飘起来,但是翠翠始终停留在梦中,她没有对歌声发出爱的回响和呼唤。所以,这里最知趣的是天保。天保终于有了做戏的虚无感,所以他要退出这样一个荒诞的游戏。在人人都讲道德的环境下,翠翠的生命和爱情,包括两个青年有血有肉的爱情都到哪里去了?看上去是非常文明非常有节制的一个文化和社会环境,年轻人的生命冲动或者生命力量最终被压制了。悲剧就出现了。可翠翠是没有过失的,她是一个自然生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非人为的”,可是在非人为过程当中,碰到了人为的机巧。中国古代道家哲学就有这么一个神话原型:__________________。
翠翠的悲剧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悲剧,大家都是好人,就是因为互相之间缺乏了解,又不善于表达,缠来缠去,缠出毛病了。但如果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说,它又是一个大悲剧,是自然和人为之间的一个大冲突。这种冲突的背后蕴涵着沈从文的两种审美理想的冲突。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美,一种就是人为的美,即艺术的美。沈从文在《边城》里想尽力摆脱人为的东西,尽可能地向自然靠拢,可是他不可能全做到自然美,因为艺术本来就是人为的、人事的。他竭力要表现的自然也有着人为的因素,他的主观性是非常强的,他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就是说他不是在摹仿自然,他是有所寓意、有所表达的,这一点常常为学沈从文者所不及,他们为优美而优美,自然成了纯美的风景,文字背后的张力没有了,境界自然也就谈不上。
(摘编自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材料二:
边城这个地方,和今天的社会最大的不同,在于见义让利。坐渡船,那老头说,不要给钱。但是,这个地方归根到底又是讲钱的。男主人公讲婚嫁的时候,旁人告诉他:如果娶了翠翠、得到的是一个船;如果娶另一个女人,就会有一个碾坊,是稳定赚钱的。这个选择,无情解构了前面的“见义让利”。
另外,小说里还设计了一个绝大绝难的选择。两个兄弟喜欢了同一个女孩,这个问题,恰恰是西方道德和东方道德冲突得最厉害的。按照中国传统道德,兄弟是手足,女人是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天保和傩送两兄弟的唱歌虽然主观上很有诚意,但客观上让翠翠落入虚伪的骗局,这样的行为很不道德。
B. 材料二认为按照中国传统道德,兄弟俩是不会为了争翠翠的爱而伤了手足之情的,可彼此的谦让反倒让事情更无解。
C. 材料三认为翠翠的渡船是有某种象征意味的,它沟通着乡野与城市,让妄图从城市逃离的人们有了精神充电的可能。
D. 三则材料语言风格不同,材料一和材料二朴实平易,符合讲稿的特点。材料三学术性强,但语言优美,有散文特质。
2.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神话原型”例证的一项是( )
A.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B.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C.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D. 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 下列选项所举例证中,对材料二叔本华“三种悲剧”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茶馆》中庞太监想买个媳妇安享晚年,刘麻子靠拐卖人口挣黑心钱。康顺子被卖的悲剧更接近叔本华说的第一种类型。
B. 《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关窗的动作让周朴园忽然觉得似曾相识。这里的“关窗”就属于第二种悲剧中的“突发事件”。
C. 《红楼梦》中晴雯与宝玉争吵,袭人解劝却遭晴雯讥嘲。日后袭人谗毁,为晴雯被逐埋下伏笔,这属于第三种悲剧类型。
D. 《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缘于丈夫早亡和流氓张驴儿的嫁祸,前者更接近叔本华说的第二种类型,后者则更接近第一种。
4. 材料一和材料三画横线处,同是引用沈从文的话,但作者的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
5. 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学完《边城》,老师要求以《〈边城〉中的“矛盾”》为题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评论要点。
【解析】
【导语】《边城》通过翠翠的爱情悲剧,揭示了自然与人为、传统与现代、亲情与爱情的冲突。材料一探讨了翠翠悲剧的哲学根源,材料二分析了兄弟情与爱情的无解矛盾,材料三则从文化价值角度解读了作品的象征意义。三则材料共同展现了沈从文对人性、道德和美的深刻思考,揭示了《边城》表面温馨背后的深沉悲剧感。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样的行为很不道德”错误。材料一中并未提到天保和傩送两兄弟的唱歌行为“不道德”,而是指出他们的行为虽然有诚意,但没有考虑到翠翠的感受,导致了虚伪的骗局。材料一的重点在于兄弟俩的行为让翠翠陷入了一个虚伪的局面,而不是对他们的道德进行评价。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离乡
【加拿大】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一九六○年,六月的第二十八天,是我离开的日子。
如囚徒般,我从小到大都拘禁在布雷顿角岛上这个污浊的煤矿小镇,终于,这一切都能抛诸脑后了。我认定世上任何地方都好过这些破败的煤矿、这些烟黑色的屋舍,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想法在我心中愈发鲜明——而且一旦产生,就只会随着时光推移,与日俱增。
沿着陈旧的大街,我去爷爷奶奶的屋子告别。那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