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27 20:40: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950字。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默写:选择性必修10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自从19世纪以来,文学上的形式与内容之争,普遍地存在于各国的文坛。一方面楬槳着健全的内容,另一方面标榜着精美的形式,各执一端,争吵不已。在19世纪以前,内容论是世界文学史的主流,内容论者一致认为文学必须表现一些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有补益的东西。重视形式的形式论者,虽然不能说没有,但那是太稀少的。例如亚里士多德之孑然孤立于西方的文学批评史上,中国齐梁时期诗文之为历代所诟病。
  ②中国一向最看重事物的实用价值,认为文学毋庸置疑是用以载道的。《大序》里说,先王用诗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功用之大如此,内容之非健全不可自不待言。孔子劝人学诗,是因为诗有兴、观、群、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功用。自此以后,历代文人对于诗文所重视的是其所含的讽喻之义,而非形式的精美。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所谓兴寄,自然指的是讽喻之义。从韩愈以后,尤其是桐城派,“文以载道”和“言之有物”,就成了文人的金科玉律了。
  ③西方从柏拉图、贺拉斯、卢梭,一直到近代的托尔斯泰,没有一个不是十分重视文学所含的内容价值的。柏拉图因为荷马在他的史诗里把神和英雄写得同普通人一样无恶不作、一样愚蠢和莽撞,遂大加贬责,认为是不可宽恕的过失。罗马批评家贺拉斯认为文艺的功能第一是教训,其次才是发生快感。卢梭因为文学的不道德的影响而痛诋文学,认为文学是腐蚀自然人的利器。托尔斯泰则更是人尽皆知的一个极端的内容论者。他以原始基督教的教义为文学批评的标准。他在论莎士比亚时,极力攻击莎氏,就是因为他不合教义。他说:“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极低下而不道德的。”
  ④形式论者之能与内容论者分庭抗礼,是浪漫派兴起以后的事情。戈蒂耶喊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雨果、海涅、佩特、王尔德等人把它发扬光大,进而演变成唯美主义,于是重视形式的论调就风靡一世了。他们认为艺术自有其独立性,它自身就是一种鹄的,不应把它当作一种工具。一个艺术家如果要关心美以外的事,也就失其为艺术家了。所以艺术家应专在形式上下功夫,内容是否合乎道德,根本用不着过问。
  ⑤就艺术的立场而言,形式论者是无可非议的。坚持文学必须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有裨益倒不免有点文不对题。尽管文学有影响人的效果,但作者进行创作却并不是专以影响人为目的、为出发点的。之所以各个作者所给人的影响各不相同,乃是因为各人的素养不同、哲学观点不同。所以与其要求文学要有健全的内容,倒不如要求作者要有健全的伦理观,或是健全的哲学观更为恰当。因此,一向作为世界文学的主潮的为道德而艺术的内容论者,就艺术论艺术,实在是缺乏存在的根据的。而这一意义下的内容与形式之争,当然也就没有多少价值可言了。
  ⑥历来文学批评家在批评的时候,总喜欢把文学作品分作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来讲,而且都比较重视内容。譬如文却斯脱说:“作者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及情绪移于读者时,一切的方法手段称为文学的形式。”把形式当作内容的手段,并非他一个人的见解,几乎是历来的一种常识性的解释。陈子昂认为齐梁间的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他也是把内容和形式分开来讲,而认为应以内容为重。平时我们也常听到有人用“辞藻甚美,但没有什么意义”之类的话来批评一篇作品。但是,近代却似乎在急剧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就画来说,则有立体派想以形式来化除内容;就音乐来说,则多数音乐家都认为音乐的美完全是形式的美,形式之后别无意义。在文学上,则唯美派、象征派以及前些年在法国所提倡的“纯诗”运动,都是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其激烈者甚至反对文学借所含的意义来感动人。
  ⑦另外一派则认为形式与内容根本是整一的、不可分的。朗费尔德就是这样主张的。古尔蒙在他的《风格问题》里说:“要想分别形式与实质,也许是一种错误。……天下绝没有无形式的物质。……实质之能够产生形式,正如龟、虾之各能产生它的甲壳的材料。”
  ⑧这几派的争执各有各的理由,你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因为形式与内容间的关系,正同精神与物质、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那是一种极其纠缠复杂、几乎非言意之所能尽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是合一的,但同时也是可分的。说合一的,因为我们接触到一篇作品的形式,自然也就接触到了它的内容;而我们要知道一篇作品的全盘内容,也非接受它的整个形式不可。说可分的,不但我们的常识如此相信,唯心派美学的始祖康德也把美分为纯粹的和有依赖的两种。有依赖的美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可以拆分的。
  ⑨佩特认为一切艺术都应以逼近音乐为指归,即成为纯粹的美。这一目标是高超的,在创作的最高度的火候里,内容和形式也确乎像是光和热一样混化无迹的。但是大部分的作品,恐怕永不会达到这个标准,而这些作品却依旧可能是相当精美的。总计一个人一生中胸头所经历、所产生的美感,有依赖的总要比纯粹的多得多。严格说来,世间没有一种美是绝对无所凭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忽略这许多有依赖的美感呢?是不是应该停止去创作一些可能精美的作品呢?我怕是未必应该。在创作时我们大可不必、实际上也绝不会去考虑形式和内容是否可分或者孰为重要的问题。只要你确是专注的,确是有艺术的才能的,无论是陶冶意趣或是锤炼词句,都可以写出好作品来。
  (摘编自钱谷融《形式与内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容论曾是文学史的主流,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形式论由稀罕而逐渐流行,乃至与内容论相互抗衡。
  B.形式论者主张,艺术具有独立性,其本身即目的而非工具,艺术家只要关心美,专在形式上下功夫即可。
  C.形式是内容的手段,曾是常识性见解,但到近代出现了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主张,甚至反对内容的意义对人的影响。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极其复杂,二者既是合一的,又是可分的,前者是有依赖的美,后者则是纯粹的美。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梁间诗,彩丽竞繁”“文以载道”“言之有物”等这些句子都表明,对于文章而言,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B.文学作品是否有健全的内容,产生影响人的效果,根本上取决于作家有无健全的伦理观或者健全的哲学观。
  C.“内容与形式根本上是不可分的”这种主张要比“内容与形式是可分的”更合理,因为后者是唯心主义。
  D.有依赖的美感远多于纯粹的美感,相较而言,后者是大部分作品很难达成的,而前者则是创作者可以企及的。
  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结构,逐层阐述了形式与内容孰轻孰重的争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论题。
  B.第③段以柏拉图、贺拉斯、卢梭、托尔斯泰等人的观点为例,有力论证了西方曾有过重视文学蕴含的内容价值这一传统。
  C.文章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比喻为光与热之间的关系,意在说明形式与内容既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关系。
  D.文章末段连用两个是非问句,点拨读者要重视普遍的有依赖的美感,坚持不辍地创作出精美的作品,有循循善诱之风。
  4.“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与形式之争乃是关于其相互间所存在的关系的一种争执。”作为一个独句段,应该插入原文哪两段之间,才符合说理的逻辑?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5.读了这篇文艺论文,请你运用该文阐述的相关原理,简要分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散文是如何体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  路翎
  ①冬晚,才九点钟。镇上,岸上,周围的田野,没一星灯火。江流在灰暗中闪着微光,落着雨,冷风吹啸。
  ②正街后面密集的破烂矮棚的小巷,传出嘹亮的叫喊声。同时响着的,是篾条清脆的敲打声,猪尖锐粗野的呼叫。
  ③风雨更急迫了。
  这是个孤零的、六十岁的老女人,住在用篾条和苞谷秆子编的破烂棚子里。她叫王家老太婆。她生活非常艰难。前几天赶场,她用二成的利息,经段保长担保,借来一千块钱,买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